人工智能:比鐵路更快的革命

【符致華】十九世紀的美國鐵路熱潮可謂改變了整個世界。那時候,美國一年的鐵路建設開支曾經佔到全美國經濟總值的5%,投資金額之巨在基建史上堪稱罕見。鐵路不單打通了美國各州市場,令貨物可以大規模流通,更直接推動了都市化發展,並催生鋼鐵、煤炭和物流等全新產業。可以說,鐵路鋪到哪裏,經濟版圖就跟住擴張。
時至今日,人們常常會拿人工智能(AI)和鐵路相比。不過若果真要比較,AI的影響可能更深更廣。因為鐵路花了幾十年才重塑了現代經濟的面貌,而AI的發展可能只需幾年時間就能顛覆全球格局,速度要快得多。有分析師估計,未來與AI有關的全球資本支出,可能要比現時增加三至四倍,才能追得上當年鐵路熱潮對經濟的貢獻。
新世代的基礎建設狂潮
單是在2025年,美國四大科技企業就打算投資約3,210億美元在AI基建和相關項目上。此金額差不多等於德國五年政府總支出的一半,而且還未計入其他晶片廠、雲端供應商和AI新創公司的投入。其中一家科技巨企甚至將其年度AI投資大增100億美元至850億美元,理由是全球對運算能力的需求達前所未有的高峰。
這些資金不僅流向雲端平台與晶片製造商,亦涵蓋數據中心建設、能源供應及冷卻技術等範疇,形成一個涵蓋硬件與基礎設施的完整生態系統。所以說,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科技新聞,而是一個經濟轉型的故事。AI正在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骨幹,觸角伸延至醫療、金融、製造、物流以至農業等不同領域。
除了環境層面之外,另一項在財務上有實質影響、但往往被忽略的ESG主題是社會,尤其是在勞工權益的保障。近年,中國的政策重心之一是為勞工提供更好、更穩定的工作條件,進一步釋放社會的消費動力。我們相信,「共同富裕」不只是口號,而是漸漸轉化為可執行的具體政策。
美國打造AI供應鏈霸權
在政府的推動下,美國在AI發展方面似乎比其他地區走得更快。早前的《贏得AI競賽:美國AI行動計劃》峰會上,特朗普公布美國將建立AI完整供應鏈大計,並提出加快審批流程、推動核能與再生能源發展,以免基礎設施出現瓶頸。雖然計劃內容或有誇張之處,但大方向已十分明確——美國正以驚人速度建構人工智能時代,而歐洲暫時仍未能匹敵。與此同時,美國有電動車巨頭亦和南韓的電子大廠簽下一項總值165億美元的多年期合約,將高階人工智能晶片應用於機械人與車載系統,此舉不僅鞏固技術領先地位,亦為整個產業鏈注入長遠動力。
重演鐵路與互聯網奇蹟
對投資者來說,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機遇可謂百年一遇。資金不止流向大名鼎鼎的科技巨頭,而是滲透至整個供應鏈,包括晶片廠、數據中心、電力公司,甚至提供冷卻技術的公用事業公司。AI的浪潮亦不會止步於科技業,新的行業和商業模式將會隨之冒起。
回顧鐵路時代的投資熱潮,當時的資本支出往往先於市場轉型,為早期佈局者帶來可觀回報。今日的人工智能發展亦然,這不只是科技革新,更是一場跨世代的產業重構。誰能在這場變革之中先行一步,便有望享受到類似十九世紀鐵路熱潮或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爆發時的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