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秩序重塑 投資者需認清變化

【符致華】世界正在重新洗牌,冷戰後的全球化時代逐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與多極化格局。儘管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全球競爭規則正在改寫,表徵包括經濟重心轉移與技術生態系統分化。身為投資者,我們有必要了解這些大趨勢,才能加強投資組合的韌性。
全球洗牌與分裂
目前,中美兩大G2經濟體已合共佔全球GDP與貿易近40%,而在未來幾十年,全球人口將日益集中於亞洲,單是中國與印度便佔全球逾三分之一人口。然而,這場變局不僅是數字上的重構,隨著全球秩序洗牌,這些國家的軟實力日益增強,經濟影響力也隨之壯大。
要準確地預測未來數十年的政治與經濟格局當然不易,但我們目前已辨識出數條重塑世界走向的主線:
首先,是地緣政治重組。冷戰後的全球融合態勢已告終,催生出金磚國家等新興集團、俄羅斯與其衛星國的未來定位也不明朗。此外,貿易關係成為各國博奕的工具,使得關稅戰升溫、稀土與半導體出口糾紛不斷,而為了提升國家安全,目前全球國防支出已激增至逾2.7萬億美元。
其次,是意識形態分歧。在環境、社會與管治(ESG)價值方面,歐盟仍然積極推動綠色經濟,美國則有退縮跡象,而許多南方國家則採取較為務實的取向。此外,冷戰後被視為主流的自由主義共識正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民粹主義抬頭,在這樣的局勢下,所謂的「歷史終結論」似乎尚未到來。
第三,是科技生態系統的分裂。美國與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生態系正在分道揚鑣,由於市場缺乏共同標準,加上數碼治理落後,我們預料科技創新將會持續碎片化,使得各國政府更積極發展自主科技。
在數碼達爾文主義下求存
面對前景日趨不明朗、既有認知與工作模式逐漸瓦解,擁有快速適應及調整能力(例如善用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的企業,將有望在新格局中脫穎而出,相反,落後形勢的企業或會遭到淘汰。
這便是筆者多次提及的「數碼達爾文主義」——即是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環境中求存及進化,這既為企業與投資者帶來機遇,也蘊藏著風險。要在變局中作出明智抉擇並非易事,舉例說,很多人已明白到氣候變化會帶來龐大代價,部分分析甚至估算,及至2050年氣候變化會導致全球GDP錄得15%的損失,但面對地域與政治分歧,市場參與者究竟要走哪條路、或向哪一方靠攏?
投資者應制定全新策略
面對世界局勢加速碎片化,投資者應重新制定策略,包括以地緣策略角度來配置資本,部分地區將因供應鏈重組與主權科技投資而受惠。在具體行業方面,人工智能已在改寫娛樂行業與內容創作,帶來龐大商機;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將利好網路安全與國防科技。
總括而言,要說「全球化終結」似乎言之過早,但以科技為核心、日趨分裂的全球秩序無疑已是大勢所趨,唯有真正理解這些變化,我們才能找到未來的投資焦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