孳息曲線將進一步陡峭

【陳嘉穎】美國近月就業數據疲弱,政府職位可能進一步縮減,製造業亦未見起色,使聯儲局在9月一如預期減息25個基點。對債券市場而言,這次減息早已反映在價格之中,影響有限。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在減息周期重啟後,整體投資布局是否需要作出調整。
企業債券前景仍吸引
在美國經濟放緩的環境下,集中配置利率和企業信貸的短期資產,將有助捕捉穩定收益,同時提升組合的防守力。不過,市場仍存在兩難局面:一方面,若聯儲局減息步伐過慢,未能應對經濟惡化,投資者或會湧向美國國債避險,推動孳息率下跌,同時令企業信貸承受更大壓力;另一方面,若政策放寬過快而經濟迅速回暖,則可能重新引發通脹,令國債及企業債券同樣受壓。
在這個階段,財政政策對債市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尤其是對長期債息而言。筆者認為美國國債孳息曲線將進一步陡峭化,即短期債息的下行速度將快於長期債息。雖然整體收益率曲線略為下移,但在通脹有可能升溫、財政風險備受關注的情況下,美國長年期債券收益率的下行空間可能有限。因此,我們較為看好財政紀律較佳的主權債券,例如西班牙,而非財政壓力較大的美國和法國。
至於企業債券方面,雖然息差近期有所收窄,但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市場,企業基本面仍然穩健,未見出現系統性失衡跡象。在信貸光譜中,屬於「甜蜜點」的BBB及BB評級的資產更值得看高一線,原因是這類資產在市場波動或經濟放緩時,防守力往往比股票更佳。而且這類債券所提供的利率潛力較高,有助提升長期風險回報,在違約率受控的情況下更見吸引。
開拓全球不同收益來源
在組合中加入抗通脹元素,也是值得考慮的策略,例如5至10年期的美國通脹掛鈎債券(TIPS),浮動息率債券亦是不俗之選,不但能提供高於貨幣市場利率的收益,一旦出現通脹持續、利率長期走高的局面,浮動息率債券將有助對沖相關風險。
聯儲局的獨立性一直是美元及美國國債能夠維持避險儲備地位的基石。然而特朗普政府多次公開批評聯儲局未有及早減息,甚至一度試圖罷免理事,令市場對聯儲局的角色產生疑慮。加上美元本身亦面對結構性和周期性的挑戰,其避險地位開始受到質疑。相對之下,歐元的減息門檻較高,前景似乎更為穩健;而一些受惠於利差交易的新興市場貨幣也值得看好。
在目前環境下,筆者認為相對穩健的做法,是放眼全球、開拓不同收益來源。雖然美國市場顯示出周期末段的跡象,但部分歐洲市場已開始復甦,亞洲及新興市場則憑藉信貸基本面改善,有望跑贏大市。此外,由於市場仍然充滿變數,由下而上的分析和主動配置亦至為重要。
1. 安聯投資,數據截至2025年9月17日。
原文刊載於Money Times專欄 06/1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