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食物浪費也可帶來投資機會?

【蘇可奇】身在香港的我們也許感受不到,但數據顯示,原來近年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愈趨嚴峻,飢餓與營養不良人數不斷上升,如今竟然有超過7億人每日面對三餐不繼的窘境1。令人震驚的是,與此同時每年竟有超過10億噸食物被浪費,如此數量足以養活20億人口2!
「勿做大嘥鬼」
這種資源錯配不單是道德問題,更與現代社會的經濟運作息息相關。從農田到餐桌,食物流失的情況可謂無處不在。部分食物在收成、儲存、加工及運輸過程中已經損耗,這些屬於「食物損耗」;而在零售、餐飲及家庭消費階段被丟棄的,則屬「食物浪費」。合計起來,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在供應鏈中流失,其中13%在農業及運輸環節損耗,另有17至18%在消費時被浪費掉3。這種情況不但削弱了整體糧食供應,也加劇了糧食不平等的問題。
另一方面,食物損耗與浪費,原來對地球環境也構成重大威脅。有市場分析估計,相關排放佔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8至10%,幾乎是航空業的五倍4。這些排放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反過來又令糧食系統面臨更大挑戰,形成惡性循環。
創新技術改革糧食系統
身為投資者,我們或許未必能直接參與農業生產,但卻有機會透過資本市場的力量發揮影響力。在眾多行業之中,食品業的數碼化程度仍然偏低,幸而我們逐步看到業界開始引入創新科技,改變整個糧食系統的運作方式。舉例說,精準農業利用無人機及感應器監察作物健康,減少過度生產;人工智能物流技術有助提升需求預測及庫存管理效率;智能包裝則可延長食物保鮮期,減少零售層面的浪費。
這些技術不但有助改善供應鏈效率,更為投資者帶來嶄新機遇。隨著人口持續增長,未來全球的糧食系統只會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將會脫穎而出,成為市場贏家。透過支持具創新能力的食品科技公司,投資者將可參與推動整個行業的改革,亦可促使食品生產商及零售商採用更加透明、更負責任的營運模式,以配合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減少食物浪費出一分力。
因此,對筆者而言,這不只是環保或慈善議題,更是值得認真考慮的投資主題。在現今市場環境,尋找具長遠價值的板塊愈來愈重要,而食品科技正是其中之一。投資者的資金與聲音,或許正是推動改變的關鍵。
1. 安聯投資,世界衛生組織, the-state-of-food-security-and-nutrition-in-the-world-2024,截至2024年07月24日。
2. 安聯投資,聯合國環境署,Global food systems ‘broken’, says UN chief, urging transformation in how we produce, consume food,截至2023年7月24日。
3. 安聯投資,聯合國環境署,Food Waste Index Report 2024,截至2024年3月。
4. 安聯投資,世界糧食計劃署,5 facts about food waste and hunger,截至2024年6月25日。
原文刊載於香港經濟日報 08/1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