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實力推動的升市

【鍾秀霞】近來中港股市表現相當強勁,截至3月7日,年初至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已升逾22%1,遠優於美國股市。這已是過去六個月內中港股市的第二次大幅反彈,但兩次的原因卻截然不同。
第一輪反彈始於去年 9 月,當時中國政府推出了大規模的救市措施,包括以國家隊大舉購買A股 ETF、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表明會充當「最後貸款人」,提供大量信貸以協助企業作出股份回購等。受到國策支持,中港股市即時錄得大幅反彈,並觸發投資氣氛由低迷中復甦過來。市場即時情緒指標之一的保證金交易,更已恢復至三年前的水平。
一系列創新產品深受關注
而觸發是次反彈的催化劑是中國推出自家版本的大型言語模型DeepSeek。該技術恰逢在美國特朗普的總統就職典禮當天推出最新型號,猶如為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其面世更引發了人們對中國最近一系列創新產品的關注。舉例說,中國動畫《哪吒2》錄得空前成功,並成為了全球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在去年12月底,中國推出了世界最快高速的高鐵列車,試驗時速高達450公里2;中國一家跨國互聯網科技公司在今年2月份推出了一套嶄新的人工智能系統,能單憑一張照片便成生出影片,片中人可以說話、唱歌或演奏樂器等;同一月份,中國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商則推出了一款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計劃在所有車型上安裝。
以上種種跡象均顯示,在這一場環球人工智能競賽中,中國的實力遠比大眾本來想像中先進得多。專利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去年發表了一份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專利趨勢報告,顯示由2014年至2023年期間,中國提交了超過38,000份申請,而美國同期僅提交了6,276份申請3。當然,筆者並不是說所有專利都有價值,又或能夠轉為商業用途。但專利數量仍體現出中國在創新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擁有的大量專利,在日後便有可能轉化為更多產品。
從投資角度來看,人們意識到中國在科技方面的實力不容小覷,也引發了市場對中國科技板塊的重新評估,這就解釋了為何近月離岸中國股票表現特別出色。在 MSCI 中國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之中,就有八家與科技相關4,包括網路平台、電子商務或遊戲股等。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2024 年中國五大互聯網平台公司的營業利潤幾乎是 2021 年(即是監管環境最為嚴峻的一年)的兩倍5,但即使在經歷近期的反彈後,相關股票的價格仍遠低於其歷史高位。
投資者情緒出現顯著變化
早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會議,眾多知名的民營巨企領袖均有出席,為股市進一步增添了動力。我們認為是次會議明確反映了中國政策方向的重大轉變,特別是當局強調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展望未來一年,儘管中國仍需面對一系列風險,包括國際地緣政局緊張、貿易關稅磨擦不斷、房地產及出口動能減弱等,但投資者情緒似乎已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去數年,投資者往往聚焦在中國會可能出現的風險。但到了今年,大家的焦點已轉為「中國的科技會再為大家帶來甚麼驚喜?」。因此,筆者預期目前的勢頭有望延續一段時間。
資料來源:
1. 安聯投資、CNBC,截至2025年3月7日
2. 安聯投資、新華社,截至2024年12月30日
3. 安聯投資、金融時報,截至2024年8月1日
4. 安聯投資、MSCI,截至2025年1月31日
5. 安聯投資、Gavekal,截至2025年2月18日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財富管理》專欄 14/3/2024
相關投資策略:
›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
›神州A股
›亞洲多元入息
詳情内容,請聯絡我們或我們的基金分銷商索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