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例外論」能否持續?

【陳嘉穎】自上任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頗為反覆無常,觸發上半年環球金融市場持續波動,近日FOGI(Fear of going in,即害怕進入市場)的情緒在機構投資者之中蔓延。問題在於,如果貿易的緊張局面得以緩解、金融市場開始回暖,投資者會轉又再改為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即害怕錯過升勢)」而重返市場?
筆者認為,支持美國市場的眾多正面因素依然存在,舉例說,美國企業的資本回報率往往優於全球、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具有領導地位,而且美國企業文化重視創新,勞動市場也頗為靈活。相較於不少國家,美國亦擁有相對有利的人口結構。可以說,美國仍然擁有獨特且成功的營商環境,難怪以歷史數據來看,美國股票的回報往往領先世界其他市場。
溢價「特權」只限部分行業
但要留意的是,美國經濟正面對一些龐大挑戰。目前美國的國債總額已突破36萬億美元,投資者愈來愈憂慮美國政府的長期還款能力。在總統特朗普提出《 大而美》財政預算案之前,市場預計在最壞的情境下,美國的債務佔GDP比重將高達252%1,刺激美債收益率上升,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興趣也可能會遭到削弱。
在這種情景下,單純地以被動性指數來投資於美國市場,或會面對更高風險,尤其是很多環球指數對美股的配置比例都相當地高。筆者認為,美國股票仍然可以享有一定的估值溢價,但這種「特權」只限於部分表現最突出的行業;相反,在短期內投資者宜小心行事,例如精挑部分科技與部分工業板塊,同時作出分散投資,遠離那些無法支撐估值溢價的板塊。在科技領域方面,除了人工智能主題之外,半導體行業也值得投資者關注,原因是該行業面對的周期性壓力正在消退,而結構性需求則在上升,前景有望看好。
美債收益曲線進一步陡峭
由於美國政策制定反覆,加上債務憂慮日益加劇,「美國例外論」的主張已開始遭受挑戰,環球投資者擔心美元與美國國債能否維持其「避險資產」的地位。展望未來,筆者預期美元將持續承受貶值壓力,而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曲線也將進一步陡峭。在投資級別債券方面,雖然目前估值稍高,但美國企業的基本面仍然穩健,市場技術面有支撐,我們將聚焦於高品質及非周期性的企業債券。而在高收益債券方面,投資者不宜追高,而是應該專注於個別證券的篩選。總括而言,透過多元資產組合,將有助我們更好地駕馭市場風浪。
資料來源:
1. 安聯投資環球經濟與策略、彭博、美國國會預算局,數據截至2025年3月31日。
原文刊載於Money Times專欄 07/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