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綠色經濟影響力

【尤靖湧】自特朗普新政府上任以來,質疑 ESG(環境、社會與管治)與可持續投資的思潮開始在美國興起,其後更蔓延至其他地區,但我們在中國看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情況。目前中國正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可持續經濟,並成為綠色能源的領導者。
筆者認為,部分原因可能是在西方國家,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被視為取捨關係,簡而言之,就是綠色發展會不利經濟增長;而在中國,兩者卻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聚焦於工業升級與技術進步,目標是提升自給自足的能力、加強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並增強對全球暖化的抵禦力等。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大趨勢。
人工智能爆發 綠能發展成關鍵
在 2024 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儲能、核能、電動車及氫能等綠色領域的總投資額言達 8,180 億美元,佔全球投資總額的近 40%,是其他任何國家規模的兩倍以上1,而在全球十大電動車電池生產商之中,更有六家來自中國2。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下,中國的綠色電力成本愈來愈低。無論是在太陽能、風能、電池及儲能領域方面,中國都已經成為全球電力價格最低的市場。而對於企業而言,以綠色電力取代燃煤發電,亦有助管理能源成本。以往,中國曾經也有過綠電供應不足或價格過高的憂慮,但這些問題已漸漸成為歷史。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高達56% 的電力裝機容量來自可再生能源3,政府亦持續把全國電網升級。
誠然,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建設方面的推進未必完全由商業因素驅動,過去便曾一度因為產能過剩與電網瓶頸,導致不少風能與太陽能都被浪費掉,但是,由於中國逐漸在相關產業方面建立了龐大規模,因此無論是技術層面或成本都優於其他國家,尤其在人工智能爆發、能源需求急升的時代,這種技術的重要性更是明顯。若不計入疫情封城那兩年的特殊情況,在去年中國進口的原油量錄得下降,為歷史上首次,部分原因便可歸功於中國的綠色電氣化轉型。資料來源:
1. 安聯投資、彭博新能源財經《2025年能源轉型投資趨勢》,截至2025年1月30日
2. 安聯投資、CnEVData,截至2025年2月11日。
3. 安聯投資、中國國家能源局,截至2025年1月28日。
原文刊載於iMoney專欄 05/0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