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終於……

【馬桂銓】自特朗普總統宣佈「解放日」的3個多月以來,市場焦點一直集中在他的關稅言論上。儘管通脹表現持續平穩,經濟學家仍預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推高通脹。直到7月中旬美國公布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市場才開始看到通脹數據上揚的跡象。
此外,美國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也陸續公布第二季度財報。熟悉本欄目的讀者應該記得,筆者一直強調企業盈利與估值對於投資的重要性。截至7月15日,美股標普500指數月初迄今上漲0.67%,與歐洲MSCI指數(本地貨幣計價)漲幅一致。年初迄今,美股累積上漲6.92%,歐洲則累升9.28%。若排除匯率因素,兩者的表現差距已由2025年3月中旬的12%,收窄至今年以來的不足2%。
在6月通脹報告中,我們開始觀察到關稅所引發的物價上漲效應已逐步反映在通脹數據中。由於部分商品價格上揚,美國6月消費物價創下近5個月最大漲幅,這種情況可能令聯儲局在9月前維持觀望態度。
美國6月份通脹按月升0.3%,高於5月的0.1%,創下今年1月以來最大升幅;而過去12個月的通脹率,則從5月的2.4%升至6月的2.7%,與市場預期的0.3%按月增率和2.6%按年增率一致。其中,電器價格上漲1.9%,為2020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經濟學家普遍預期,7月與8月數據將進一步反映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理由是企業仍在銷售4月解放日前所積存的庫存。正如在2018年特朗普對洗衣機加徵關稅時,通脹數據的反應亦有數個月的延後。目前利率期貨市場顯,聯儲局將在9月與12月各減息一次。
第一季度標普500指數業績強勁,每股盈利(EPS)按年增長高達13%,市場預期第二季每股盈利增速將放緩至+5%,為近兩年低位。受到關稅不確定性與經濟數據轉弱的影響,分析師普遍下調預期,但首批發表業績的企業仍有強韌表現,例如摩根大通、花旗與富國銀行三家美國大型銀行的盈利皆超越預期,原因是消費者與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由於第二季市場交易活動回暖,銀行亦對全年投資銀行業務表示樂觀,然而他們對經濟前景與美國關稅政策仍持謹慎態度,並正在密切觀察消費者對潛在物價上漲的反應。市場對於美國企業每股盈利的預期相對保守,反而有望達標,但投資者仍然緊張企業管理層究竟會給出甚麼後續指引與展望。
筆者仍然認為,有意進場的投資者不妨等待美股出現回調後再尋求切入機會。從歷史數據來看,美股每年平均會出現三次約5%的回調,以及一次約10%的修正。同時,投資者也可考慮透過配置歐洲股票來分散風險。至於偏好低風險的投資者,一個分散良好的投資等級全球債券組合,將有助於抵禦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