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 的影響力將會減低

【尤靖湧】以往中國的經濟發展由基建及房地產主導,但在目前而言,這條路已經行不通,因為過度發展基建反會導致產能過剩及通縮,而樓價過高則會影響民眾生活負擔能力。出口方面,由於環球經濟前景都不算亮麗,因此中國的出口也難有大幅增長。因此,我們相信中央政府會集中振興內需市場,今年初財政部便宣布,推出政策補貼手機、平板電腦、家電及新能源車等,以刺激消費市道及實體經濟。
平穩上升比大起大落更好
其實自去年9月底中央政府開始推出連串刺激措施之後,我們對中國股市的看法已轉趨樂觀,且此觀點至今未變。我們並不認為中國股市會出現V型反彈,而是會慢慢地好轉。
上次我們見到類似情況是2014年,其時中國政府同樣希望把民眾的資金引導到股市, A股果然迎來了2015年的「大時代」升市,但隨後泡沫快速爆破。到了今次,當局宣布為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了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的互換便利工具,鼓勵機構投資股市,並表示未來可視情況加碼。筆者預期部分銀行存款也會隨之流入股市,但政府並不希望泡沫再次發生。事實上,去年股市爆升後市場熱情便開始冷卻,這反而是好事。一支箭地飆升並不健康,中國政府和投資者追求的應該是平穩地上升,而非大起大落。
中國居民的儲蓄率高日益增加,金額更已達到A股整體市值的兩倍。隨著房地產價值跌,資金始終要另謀出路,政府政策又支持股市發展,是以股票便有望成為資金流入的目的地。再者,如今中國國債的收益率跌至多年來的低位,很多股票的股息都高於債券收益,若然經濟有好轉跡象,又或者政府推出更多有利政策,股票市場的情緒便有機會改善。
此外,投資者也可留意「國家隊」的活動,在去年1月、7月及9月,每當上證綜合指數跌至2700至2800點水平時,國家隊便會出手買入ETF,這是很強烈的底部訊號,因此,投資者對未來一年的市況不宜悲觀。
加強美國以外的產能及銷售
特朗普將於本月20日宣誓就職,他的加稅言論仍然是市場的心頭大患。不過,筆者相信特朗著2.0的貿易戰威脅,將會低於他的第一次任期,因為今次大家已有心理準備,企業也早已著手制定應對措施,例如把出口目的地分散至美國以外的地方,包括東南亞、中東及歐洲等。另一面,不少企業又改為在東南亞建廠,甚至索性到美國建廠,以減低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影響。
特朗普會不會不管一切,仍然針對中國企業開刀?當然,沒有人能排除這個可能性, 但他的目的是為美國增取利益及為美國工人謀福祉,如果他針對所有中國產品加關稅至一個地步,使中國產品難以輸往美國的話,那對美國消費者來說也不是好事,因為這會帶來通脹威脅。我們知道有些中國產品被禁入口美國之後,已惹來不少美國消費者投訴。以特朗普的生意人性格,他當然會衡量當中利弊得失。
原文刊載於iMoney專欄 18/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