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表現遠勝港股
摘要
【鍾秀霞】如果早在今年年初時,大家已預視到中美之間會再次爆發貿易戰、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人民幣兌美元會貶值至7算的心理關口的話,則很難不對中國A股市場的前景抱謹慎態度。
如果早在今年年初時,大家已預視到中美之間會再次爆發貿易戰、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人民幣兌美元會貶值至7算的心理關口的話,則很難不對中國A股市場的前景抱謹慎態度。
大半年的時間已經過去,結果又如何呢?縱使面對上述種種不利因素,以美元計算的A股仍然錄得逾25%的升幅,表現不單遠遠優於港股,亦勝過新興市場整體的回報,後者在今年更幾乎沒有上漲。
艱難環境更能分出高下
當然,某程度上這反映了去年年底A股超賣的情況。然而,筆者認為A股復甦的背後還有更多根本性的原因。儘管經濟環境艱難,但業績反映內地企業的盈利和現金流仍然強韌。事實上,面對經濟形勢不明朗,反而令更多公司專注於維持現有利潤,而不再只是以收入增長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
特別是在消費品行業,以筆者的了解,越來越多企業引入更強大的庫存管理、減少銷售網絡,從而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同時,很多企業也善用嶄新科技來推進這些改革措施,例如將製造流程及售後服務數碼化及智能化。
近月往北的南水已穩定下來,外國資金持續增持A股,筆者相信,那些願意適應新時代及改善商業模式的企業,長線而言才能保持競爭力,不會被時代的洪流淘汰,在艱難的經營環境中尤其能分出高下。
在外圍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本土的經濟及社會穩定將變得非常關鍵。展望今年餘下時間,雖然經濟增長放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然而最新的經濟數據卻帶來了一點驚喜,由於中國政府早前推出的刺激措施漸漸見效,財新8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反彈至50.4,創5個月以來的高位。
工業產出仍然疲弱
不過,中國的工業產出仍然疲弱, 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降0.3%,為2016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在2017年及2018年,PPI數據一度轉負為正數,當時大家有種錯覺,以為中國的經濟或需求稍有復甦,但只要細心一想,便會發覺PPI數據好轉,應該是由於供給側改革所致。
基於產能過剩及環保原因,過去兩年很多企業都要配合國策,限制產量,供應下降了,自然會刺激價格。事實上,我們看到上游產業如水泥,其按年增長僅得2-3%左右,遠低於經濟增長,需求談不上有任何復甦。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investMAN》專欄 11/09/2019
取消QFII限制 兌換開放承諾
摘要
【黃瑞麒】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最近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