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房企搶佔市場份額

15/11/2022

摘要

【黃瑞麒】國內和環球的挑戰,正為中國經濟帶來了「完美風暴」。一方面,中國一直維持清零的防疫政策,對經濟活動造成嚴重干擾,並抑制了消費者支出,繼而波及本地和全球供應鏈,窒礙了港口運作。

無疑,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已對經濟造成打擊,但這種政策並非沒有理由。中國長者接種疫苗的比率較低,如果即時停止清零政策,或會對整個健康醫療系統構成嚴重壓力,甚至釀成重大公眾健康安全問題,難以提供完善醫療服務的偏遠地區尤甚。

中國政府也明白到經濟正在受壓,因此面對最近疫情升溫,在11月14日全國一日新增16,072宗新冠本土個案,當局嚴格執行「動態清零」政策,但同一時間也已宣佈對入境人士改為進行「5天集中隔離,加3天居家隔離」,同時宣佈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反映防疫政策已作出微調或稍為放寬。另一方面,香港早前也已經放寬入境限制。



人口結構有變 對新屋需求減

至於市場關注的另一風險──房地產,筆者認為這既是因為監管當局出手整頓行業的高槓桿,從而防止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同時也具有結構性因素,畢竟中國的人口結構有變,長遠而言對新屋的需求不再像以往般強勁,因此在短期內,我們認為房地產難有大幅反彈。

目前中國政府的做法是確保業主能夠順利收樓,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日前更推出16條金融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被稱為「救市16條」,又放寬房地產發展商的融資活動,這些措施將有助地產商完成手頭上的項目,以確保整體房地產市場能「軟着陸」。在這段整固期間,相信實力較強的國營房地產發展商會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筆者多次提到中國正在走上轉型之路,當中,實現科技自給自足是一大戰略目標。有投資者或有疑問:既然如此,那麼為何中國監管當局早前還要出手整頓科網行業?在部署A股市場時,弄清楚未來的國策走向是相當重要的。「科技股」這個概念相當廣泛,且涵蓋多個子行業,中國的重點發展對象已由過往的「消費者科技」如電商平台及短片視頻等,轉為「科技硬件」如工業自動化及半導體。此外,中國也致力於發展電動車、太陽能、工業機械人及5G網絡等,這些板塊相信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長線投資機會。

原文刊載於Bossmind《投資博客》專欄 15/11/2022


相關投資策略:
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
神州A
亞洲多元入息

詳情内容,請聯絡我們或我們的基金分銷商索取更多資訊。

瀏覽其他焦點基金

   

詳情內容,請聯絡我們或我們的基金分銷商索取更多資訊。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