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股過了黃金時機?
摘要
【黃瑞麒】近年內地A股市場經常都會講到「白馬股」。所謂白馬股,一般而言是市值龐大、市場熟悉、財政狀況較住的股票。若以賽馬作比喻,這類股份絕非冷門的黑馬,而是人所共知的大熱。
近年內地A股市場經常都會講到「白馬股」。所謂白馬股,一般而言是市值龐大、市場熟悉、財政狀況較住的股票。若以賽馬作比喻,這類股份絕非冷門的黑馬,而是人所共知的大熱。
過去兩年,白馬股的表現一直都跑贏大市,背後的原因有好幾個。首先,自從互聯互通啟動後,不少外資才首次涉足A股市場。有別於散戶的短炒心態,這些機構投資者的選股態度一向較為謹慎,傾向持有一些擁有較長經營往績、穩定增長、合理估值及一定市值的龍頭股,白馬股遂成為了外資的首選。
這些股份由於是行業的領導者,因此所獲得的研究覆蓋率也更多,這個也是機構投資者鍾情白馬股的原因。
白馬股估值上揚空間不多
此外,中國政府於2017年趁宏觀經濟向好之時,推行去槓桿及供給側改革,不少中小企業都面臨經營困難,反之,白馬股憑著雄厚的財力及充裕的資金流,能更好地應付挑戰,甚至能從中小型企業的身上奪取市場份額。到了去年及今年,中美兩國爆發貿易戰,市場氣氛轉趨審慎,投資者降低風險胃納,寧願穩穩陣陣持有大型股份。
以上種種原因, 使到白馬股於過去兩三年有非常不俗的表現,其相對中小型股的折讓更已大幅收窄。
回顧2015年的股市「大時代」,當時深圳中小板指數的預期市盈率高達44倍,滬深300指數僅是20倍左右,換言之,其時中小型股相對大型股錄得高達120%的溢價。
到了今年,中小板指數的市盈率大幅回落至20倍左右,而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更只得12倍左右,雙方溢價已收窄至六、七成。
股票的潛在升幅,離不開估值上揚、盈利增長或企業質素有改善。隨著外國機構投資者的大舉進入、白馬股估值已上升不少,未來估值再上揚的空間不多。而普遍來說,白馬股的盈利增長較為穩定,除非部分企業的管治質素突然大有改善,否則的話,筆者認為白馬股未來難再跑贏大市,因而會致力發掘一些非白馬股的機遇。
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最近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的限制。
當年推出的QFII和RQFII,允許合資格的外國機構投資者透過配額投資中國市場,是中國開放股市的重要一步。而在新方案下,合格的外資只需獲中國證監會頒發的許可證,即可將資金轉入中國託管銀行,進行證券交易。簡而言之,即是QFII及RQFII計劃進一步簡化及開放,不再受預先批准的配額限制。
新措施對於股市及債市的即時影響應該是有限的,因為近年外國投者已慣於透過互聯互通(簡稱滬港通)來投資於內地股市;至於內地債市,則以債券通及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涉足,結果是QFII及RQFII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目前在QFII總數 3,000億美元的額度中,已使用的額度僅為1,100億美元。
A股成國際指數重要一員
筆者認為,取消QFII和RQFII的配額,可說是中國監管機構兌現承諾,逐步對外開放及減少限制之舉。長遠而言,這將有利內地A股成為各大全球指數中的一員。
MSCI將於11月進一步擴大A股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屆時A股將佔指數權重的3%左右。值得留意的是,上次MSCI公布與此同時,隨即刺激滬港股的交投。另一指數公司富時,也積極將A股納入其指數之中。據估計,及至明年3月,中國A股將佔富時新興指數的5.6%。
可以預期,中國股市在全球指數中的角色將日趨重要,促使環球投資者重新檢視其資產配置,由於A股的市值規模龐大,長遠而言甚至有機會從新興市場中區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投資市場,情況就如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一樣。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已有大量國際資金流入A股。即使面對貿易戰持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貶值等負面因素,資金流仍然正面,年初以來透過滬港股流入A股的金額已高達220億美元,累計金額則達1,000億美元。
金價升 金礦股不一定跟隨
摘要
【鍾秀霞】在多項因素的刺激下,今年黃金的表現捲土重來,現貨金價升至1,496美元一盎司,在上月金價攀上6年新高,而以年初至今計,升幅已超過13%。有些朋友問筆者,到底目前是不是投資於金礦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