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利率變化
智能城市:從幻想到投資現實

近年人工智能(AI)發展飛躍,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科技浪潮。AI技術正滲透到我們城市的每個角落,令全球的「智能城市」大計得以逐步實現。對投資者而言,這並非天馬行空的科幻故事,而是一個龐大得難以忽視的市場機會。
目前全球超過八成的GDP來自城市1,這個比例還在持續增加。到2050年,估計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將會居住在城市2。都市化帶來繁榮,同時亦衍生不少問題:污染、交通擠塞、生活成本飆升,甚至是治安惡化等。換言之,傳統的城市治理方式已經跟不上腳步。
這正是「智能城市」登場的時刻。智能城市並不是單一技術,而是以數據和創新去提升效率、改善環境和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的完整系統。據估算,到2030年智能城市的經濟規模更可能逼近7萬億美元3,是龐大的投資藍海。
甚麼是智能城市?
簡單來說,智能城市就是「城市x科技」。利用數據及智能技術令城市變得更加宜居,例如以交通感測器與自動駕駛汽車來減少塞車時間;以水質與廢棄物監測來提升環境質素;以智能燈光來節省能源等。
投資角度而言,智能城市的生態系統龐大而多元,主要涵蓋三大範疇:
- 服務:提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質素的各類智能應用,例如即時交通資訊或智能醫療平台。
- 管理:管理:更有效率地調配資源與監管城市運作,例如透過數據與物聯網技術調度能源。
- 基礎建設:新一代網絡、數據中心、智能建築及清潔能源等,都是未來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龐大的智能城市拼圖之中,有不少投資主題值得留意:
- 數據中心:數據中心被視為「城市大腦」的核心。隨着人工智能、電動車普及,全球數據中心市場規模預計在2034年達到169億美元4,工程建設、電力基建、熱管理系統及創新材料供應商都將受惠。
- 安全與安保:市民最關心的是「住得安心」。城市裝置愈來愈多感測器和連接設備,據預測,到2032年全球公共安全解決方案規模將達1.2萬億美元5,視訊監控、數據保護及物聯網安全等可望受惠。
- 智能醫療: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與醫療開支高企,智能診斷及個人化醫療方案均有助提升療效並控制成本。到2033年,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可能高達6,900億美元6,為投資者開闢新機。
全球已有逾一千個智能城市計劃正在推行,例如上海建立的「一站式」政務平台,涵蓋逾千項公共服務,並連接逾39個政府部門;倫敦則制訂數碼規劃藍圖,在清潔科技、教育科技、醫療及出行等,力爭成為智能城市的領導者。
多元方法 發掘智能城市機遇
要發掘從智能城市發展中受惠的創新公司,並非只買入少數股票就可以。採取多元資產及分布於不同資本結構的策略,同時囊括股票、債券及可轉換證券,將有助投資者平衡潛在回報與波動風險。舉例說:
- 以債券息票取得穩定收益;
- 以股票帶來股息和資本增值動力;
- 以備兌買權來降低市場波動。
這種方法在於讓投資者同時享有穩定收益與資本增值潛力,並降低組合波動性。正如智能城市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持續演進,投資策略亦講求耐性與前瞻眼光。若能善用AI與智能城市的融合趨勢,未來不單是生活方式的革新,更是爭取長線回報的契機。
資料來源:安聯投資。僅作說明用途。投資策略和過程並不保證在所有市場情況下均有效,投資者應根據個人風險判斷評估自己的能力作長期投資,特別是在市場轉淡的期間。
1. 安聯投資及Voya資產管理,截至2025年。
2. Our World In Data,截至2019年11月。
3. Precedence Research,截至2023年1月。
4. Precedence Research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2025。
5.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2025。
6. Straits Research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