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之結構性利好因素

25/02/2021

摘要

【鍾秀霞】踏入牛年初,股市暢旺,恒指重回31000點水平,創兩年半新高。為何內地資金會湧入購買港股?

踏入牛年初,股市暢旺,恒指重回31000點水平,創兩年半新高。

在過去兩年,港股及在港上市的中資股一直都落後於A股,較早前港股奮起發力,北水的力量可記一功。為何內地資金會湧入購買港股?筆者認為理由有數個,首先在估值的角度而言,港股較A股便宜,一些在中港兩地上市的公司,其A/H估值差異更大,於是吸引內地資金購買港股。

第二,是對政策的回應。中國去年上半年受到疫情打擊,但到了第三、四季經濟已快速復蘇,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亦漸漸由寬鬆轉趨中性,雖然政策未至於收緊,但由於A股向來較貨幣政策更敏感,內地投資者遂轉到貨幣政策仍然寬鬆的香港。

第三是滙率的問題。當前幾年人民幣走勢相對軟弱時,資金較難從內地流出離岸市場,但近一年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走強,即使資金流入香港買股票,對於監管當局而言也是可控的情況。

第四是市場產品的進一步擴大,今年開始內地有港股ETF陸續推出市面,中國投資者得以透過簡單的渠道涉足港股市場,因而大受歡迎,並直接刺激港股的走勢,一些大型股份及指數成份股的表現尤其強勁。

新經濟股獲資金垂青

內地投資者的風格向來快進快出,這一波流入港股的資金,究竟只會是短期的現象,還是會長期配置?以上述提及的資金流、人民幣滙率等情況,似乎都是一些短期迹象,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一些結構性的利好因素已經在港股市場出現。

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港股指數(例如恒生指數及MSCI香港指數)的表現一直落後於美國,原因之一,是美股擁有眾多顛覆全球、增長快速的科技企業;相反,港股仍然以傳統舊經濟板塊掛帥,集中於地產、銀行及電訊等,這些行業的增長較慢,而且部份中資銀行股又飽受壞賬的拖累,因此即使估值再便宜,也難以吸引資金的垂青。

幸好近年的情況慢慢有變,在中美兩國的角力下,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資ADR 已陸續回歸香港上市,這些企業多數屬於新經濟板塊,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中資科創企業來港直接上市,一改港股的面貌。這批健康護理、科技、生物科技股份,擁有更高的增長潛力,部份更躋身指數的成份股,令指數的新經濟佔比逐漸增長至一半左右,以這個角度而言,港股的估值獲得市場上調,亦屬合理。至於其他原因,筆者將在下期再述。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選秀之道》專欄 25/02/2021

牛年聚焦結構性增長主題

02/03/2021

摘要

【黃瑞麒】去年A股表現亮麗,MSCI A股指數全年錄得43.46%的升幅,超越港股及美國股市,究竟A股是否已經昂貴?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踏入牛年,筆者將會繼續聚焦於一些有結構性增長主題的投資。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