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潮難延續 運動股需另覓催化劑
摘要
【鍾秀霞】體育服裝板塊今年去的表現由頭升到年底,部分企業的股價在年內接連破頂,不少大行也予以「買入評級」。
體育服裝板塊今年去的表現由頭升到年底,部分企業的股價在年內接連破頂,不少大行也予以「買入評級」。
一直以來,中國的體育股都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在品牌價值及信譽方面,難以與外國的運動巨擘匹敵。事實上,來自德國及美國的兩大國際運動品牌,早已成為中國的業界龍頭,兩者合共幾乎佔去了一半的市場份額。
併購選擇已經買少見少
有見及此,近年中國的體育企業都積極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例如開拓另一條高端路線,甚至是透過收購國際知名的運動品牌來刺激收入等,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成果。相反,一些欠缺品牌效應的低端對手,則漸漸受到時代的淘汰。本地品牌雖然難以搶去國際品牌的生意,至少也能蠶食低端品牌的市佔率。
然而筆者認為,由併購外國品牌所帶動的增長急升,或可能已告一段落,原因是在一輪併購活動之後,市場上可供中資企業收歸囊中的選擇,已經買少見少。在未來,中資企業或只能作出一些二線收購,又或者買入較為小眾的品牌,未必再能營造出大規模的協同效應。
除了發展自身品牌,一些靠著分銷及代理國際品牌的企業,也受到投資者的注目。只是筆者對此也抱有疑問。的確,國際品牌的生意相當可觀,但是在這個網購主導一切的年代,分銷商能提供幾多增值服務?
貿易戰影響代工生產商成本
如今很多年輕消費者都不再逛百貨公司或門市分店,而是以手機來訂購所有用常用品,甚至有可能越過本地分銷商、直接在品牌的官方網站訂購。波鞋、球衣這些消費品又不比汽車、名錶,不用維修保養,穿破了的話,大不了是再買過。
今年5月,歐美多家體育服及鞋履巨頭,曾去信敦促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考慮對中國製造鞋類加徵關稅,指相關措施對消費者、企業以至美國經濟都是災難。大半年過去,雖然中美貿易戰的第一階段談判似乎已取得初步結果,而且這些巨頭的收入也未有受到影響。然而,隨著愈來愈代工生產商打算將廠房搬遷到東南亞以避開貿易戰的影響,相信在短期內難免會增加營運及培訓成本。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investMAN》專欄 19/12/2019
貿易戰對A股影響有限
摘要
【黃瑞麒】2019年即將落幕,雖然中美貿易戰持續影響市場情緒,然而內地股市表現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