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或延後進行
摘要
【鍾秀霞】近來一連串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九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8%,創七個月新低;同月的財新PMI更為50,僅僅落在盛衰分界線上。
近來一連串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九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8%,創七個月新低;同月的財新PMI更為50,僅僅落在盛衰分界線上。
現今中美貿易爭議仍未有解決跡象,令人擔心經濟增長會否進一步放緩。不少分析都說,中港股市估值已經便宜不少,但其實不少舊經濟板塊的估值,一直都沒有怎樣大升過。早前備受追捧的新經濟板塊,雖然由高位調整,然而調整過後,市盈率不過是由30至40倍,回落至20多倍,並不算真的很便宜。
政策風險有擴張趨勢
令筆者比較關心的,是目前中國各個行業面對的政策風險。今年以來,面對政策風險的行業愈來愈多,並由金融、電訊、房地產及公用事業這些國企主導的板塊,漸漸擴展至由民營企業主導的企業,如科技、教育、醫藥及娛樂等。
這些板塊本來因為享有結構性增長,而一直被市場熱烈追捧,但近來也遭到不同程度調整。政策風險難以避開,或持續打擊投資者信心。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在過往兩年有空間專注於去槓桿、整頓影子銀行、P2P等金融問題,是建基於環球整體經濟形勢向好。如今外圍形勢不明朗,中國內部經濟又開始放緩,中國或會延後處理這些問題。
然而,中國政府會否因應形勢而「放水」救市?一旦推出救市措施,不排除短期內股市將有反彈可能。
但投資者要留意,即使中央會放水,由於吸取2009年數萬億救市教訓,中國政府料也不會重蹈覆轍,因此大家也不要對救市力度抱太大期望。
原文刊載於頭條《投資博客》專欄 16/10/2018
消費水平不升反降?
摘要
【鍾秀霞】中美貿易爭議持續,為股市添上不明朗因素,同時,內地的經濟數據似有放緩跡象。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9月份公佈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5%,而更令人關心的,是中國的消費市道,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錄得9.4%增長,同比下降一個百分點,在5月時,更出現15年來的最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