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利率變化
現金不再為王:3招打破低息困局

9月中,美國聯儲局終於拍板減息,正式重啟寬鬆周期。市場普遍預期到年底前,聯儲局將再次減息兩次,每次25點子。這一步不僅標誌著美國政策立場的轉向,也令其與海外央行的步伐趨於一致。對投資者而言,這並非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資金流向與市場氛圍的轉捩點。
過去數年,不少投資者趁著高利率環境,把閒置現金放在銀行賺取利息。然而隨著美國重新踏上減息軌道,這種做法可能已難以奏效。今年中本港HIBOR曾一度驟降,便令部分投資者措手不及。要在新常態下保持穩定回報,投資者需跳出傳統思維,積極尋找多元收益來源。
當然,投資環境並非毫無隱憂。美國的財政赤字陰影揮之不去,貿易政策、地緣政治局勢及估值等因素都可能為市場再添震盪。對投資者而言,重點在於在波動時如何避免受到短期雜音干擾。若然投資組合過份集中,面對波動時的「抗震能力」或會不足。因此,投資者有必要回歸投資基本步:做好分散風險。
實際操作如何?其中一種方法便是透過一個揉合股票、高收益債券以及可換股債券的多元組合,三劍合璧,既參與美國市場的上行潛力,同時為組合增加穩定性。
3招開拓收益來源:
分散風險 建立投資防護網 環球多元資產配置的最大優勢,正是能針對性地分散風險。不同資產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表現差異明顯:股票通常在經濟擴張期最為受惠,但在衰退中波動劇烈;相反,債券往往能提供較穩定的收益來源。在組合中同時納入不同資產,就能避免過度集中,減少受到市場噪音的影響,在長期投資中表現更為穩健。 |
在企業資本結構中精準捕捉收益 企業的資本結構日益多元,除了股票之外,還包括債券與可轉換債券等。對投資者來說,看好一家公司的前景固然重要,但「如何投資」同樣是關鍵。透過動態的多元資產策略,投資者可以沿著企業資本結構,靈活配置不同工具,精準捕捉收益與增值機會。 |
- 環球股票:相對估值來看,非美股市場目前顯得更具吸引力。若能配合備兌認購期權策略,投資者既能參與上行空間,又可透過收取期權金,增加額外的收益來源。
- 環球可轉換債券:具備非對稱風險回報特性,在股價上升時能參與上行潛力,而在市場下行時具一定防禦力。今年環球可轉換債券的新發行規模料達1,000 至1,200億美元1
- 環球高收益公司債券:目前的收益率超過7%2,若無大規模違約潮,投資者大致可鎖定與票息相若的回報。目前企業財政狀況普遍穩健,再融資壓力有限,違約率預計將低於歷史平均的3至4%3,能為組合回報提供緩衝。
- 環球投資級別公司債券:帶來更穩定的現金流,且違約風險低,目前不少投資級公司債券以折讓價交易,若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於2025年底回落至3.5至4.5%區間,此資產的總回報潛力將更為突出。
資料來源: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安聯投資,截至2024年。
一手盡攬世界機遇 許多投資者慣性集中於單一市場,又或偏好本土市場,往往容易錯失其他機會。事實上,美國、歐洲與亞洲市場的經濟周期與政策路徑各不相同,能提供多元且互補的收益來源。 例如,歐洲與美國的公司信貸利差雖已偏窄,但基本面仍然穩健,違約風險可控,總收益率具吸引力,因此是理想的收益來源。美國5至10年期通脹掛鈎債券(TIPS)則有助對沖通脹風險;而美元貶值,相信可為新興市場資產帶來支持,以本地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及亞洲債券尤其吸引。 |
資料來源:
1. 美銀,截至2025年6月30日。
2. ICE Data Services,截至2025年6月30日。
3. ICE Data Services,截至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