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視角:一次過搜羅2022 年中國 股市多元機會
摘要
中國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之一,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比想像中更大、更廣。中國 股市包羅萬象,波動固然高,但長期回報潛力亦有望較高。
要點
|
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中國 股市絕不陌生。有些投資者或許以為,只要投資於港股,便可全面涉足中國 股市的增長機遇,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原因是中國 股市比很多人想像中更大、更廣,也更深。
毫無疑問,中國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之一。有趣的是,中國 股市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當中包含了:
- 在中國在岸市場(即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 在香港上市的離岸股票,以及;
- 在美國上市的離岸股票。
截至2022年,內地A股的股份數目超過4,600隻,市場總值高達14.2萬億美元,再加上香港及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整個中國 股市的總市值高達19.5萬億美元,差不多是歐元區(10.9萬億美元)的一倍1。
在芸芸中國 股市之中,究竟哪一個的表現最佳?答案是每年也不同。
今年的冠軍,於下一年可能會敬陪末座,並無任何一個市場能成為長勝將軍。不單如此,每年表現最佳與最差的幅度也很大。舉例說,在2015年深圳股市極為亮麗,與表現最差的香港上市中資股相比,上下幅度高達83%;然而到了2017年,四地之中僅得深圳股市錄得跌幅,表現更大幅落後於美國及香港上市的中資股2 。
題:哪一個中國 股市表現最佳?每年也不同3
行業、市值規模大不同
各地中國 股市的表現差距之所以如此龐大,是因為上市企業的性質不太一樣。
在岸A股市場中,不少是屬於工業、科技和原材料;在香港,更多是互聯網巨擘或房地產、公用事業和能源等傳統行業。而在美國,則更集中在非必需消費行業。
此外,各個中國 股市的上市公司規模亦有差異。簡單而言,離岸股市以中大型股份為主,市值少於100億美元的中小型股份僅不足20%;相反在中國A股在岸股市,有高達30%屬於中小型股,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的「巨無霸」比例就低得多4 。
可以說,A股與離岸中國 股市在股份類型、行業選擇及市值規模等都相當不同,這種差異正好做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畢竟經濟周期有起有伏,有時增長型股份會跑出、有時價值股則有更強抵禦力,與其持重任何一個領域,倒不如以全面地捕捉中國 股市的機會。
放眼整個中國 股市投資版圖
由於我們難以捕捉不同中國 股市的時機,在建構投資組合時,不妨使用接近「地區中性」的策略。與獨立的A股/H股配置比較,一個「全中國」股票投資組合可為投資者一次過搜羅整個中國 股市的機會,股份選擇更加豐富多元、投資效率相對較高,而且有望達到分散投資的效果。
波動時刻創造長線機會
以長線角度來看,數據顯示目前可能是重新把焦點放回中國 股市的好時機。以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及MSCI中國指數(即以離岸中資股為主)為例,兩者的12個月預估市盈率都較歷史平均水平低1個標準差或以上5 ,反映有關中國的負面消息已被市場消化。
無疑,中國 股市波動固然高,但長期回報潛力也有望較高。假設投資者於2000年底至2022年4月30日這段期間投資於MSCI中國指數,所得的回報(以美元計價)將高達418%,回報率是歐洲股票(MSCI歐洲指數)的兩倍多6 。過去數據證明,每當中國 股市出現波動時刻,也往往是買入優質股票作長線投資的機會。
瀏覽更多中國創新發展機遇和策略:
中國創新基建
中國創新應用
中國創新產業
中資投資策略概覧
中國股票投資策略
中國債券投資策略
A股核心投資策略
全天候中資股投資策略
1 深圳交易所、上海交易所、香港聯交所、彭博、安聯投資,截至2021年12月31日。總額僅作比較之用,所包括的股票有機會在多個交易所上市。中國離岸股票的定義為最終母公司位於中國的企業。不包括停牌股票、投資基金及單位信託。以上資料只作說明之用,不應視為推介購買或出售任何特定證券或策略、或視為投資意見。
2 湯森路透Datastream、安聯投資,截至2022年1月31日。用以計算的指數:上證指數、深證綜合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及BNY Mellon China ADR Index。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期、推測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
3 湯森路透Datastream、安聯投資,截至2022年1月31日。用以計算的指數:上證指數、深證綜合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及BNY Mellon China ADR Index。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期、推測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
4 彭博、安聯投資,截至2022年1月31日。
5 彭博、安聯投資;數據截至2022年4月30日。
6 路透社數據、安聯投資;數據截至2022年4月30日。以總回報表現(美元)計算。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回報。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於指數。
全新角度:主動捕捉2022 年A股市場機遇
摘要
環球各地股市一同下跌,中國A股的表現卻相對強韌,反映了A股的獨特之處。相較於被動地投資於A股 指數,以主動管理的方式涉足A股,相信有助投資者捕捉長線投資的優勢。
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