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市浮現投資價值
摘要
【鍾秀霞】外圍經濟轉差、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是不爭事實,再加上本港的抗議活動經歷數月仍未止熄,在外憂內患之下,香港的零售、服務及航空業難免受到打擊,下半年經濟下滑的趨勢明顯。
外圍經濟轉差、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是不爭事實,再加上本港的抗議活動經歷數月仍未止熄,在外憂內患之下,香港的零售、服務及航空業難免受到打擊,下半年經濟下滑的趨勢明顯。
港府最近將對本港今年GDP增長的預測,由早前的2%-3%,下調至0%-1%,為了應付未來的挑戰,港府已推出了一些經濟刺激措施,規模相當於本港GDP的0.3%。
零售結構嚴重傾斜
總括而言,零售市道的疲態其實早於第二、三季已經浮現,但樓市及就業市場未有即時反映,到了第四季,隨著旅客數目減少,化妝品、藥房、金飾及酒店等行業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情況或會進一步轉弱。但筆者認為,本地的消費業早就存在結構性問題。
自從2003年後,本港的零售業愈來愈依賴內地旅客。近年本港零售業興旺,帶動整體經濟,但同時也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民生小店漸漸消失,街上的商店嚴重傾斜於某幾種專做旅客生意的行業,長遠視之,這種結構並不健康。
而且近年經營零售業的租金成本日趨高昂,變得難以負擔,即使生意興隆,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為會遭到業主大幅加租。如今面對經濟轉差,零售市道反而有望調整,不一定是壞事,筆者看到一些街鋪已出現減租壓力。
零售、地產股跌得過殘
悲觀情緒充斥市面,恆生指數由5月的3萬點大挫至如今的26000點左右,成交亦僅600多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恆生指數之中,有超過一半的成份股都是中資企業,當中包括了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巨擘、大型的保險和醫護公司。
這些企業的業務重點其實是在中國內地,而非香港,擁有良好的增長前景,股價卻跟大市一同下跌,某程度上反而是提供了入市的機會。舉個例,筆者看好一些內地的生物製藥商,尤其是在藥物開發及研發能力均領先對手的企業,然而內地的製藥商始終面對不少政策風險,投資者要小心行事。
本地股份方面,筆者正趁機會增持一些零售股,這些股份在最近的跌市中深受打擊,股價似乎跌得過殘。此外,地產股也是重災區之一。筆者持重的一些本地地產股,其零售生意因近月的示威活動而受到波及,但筆者依然認為,一些地產商持有大量農地,未來可轉換土地用途,長遠是潛在受益者。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investMAN》專欄 25/09/2019
減息、大選與油價
摘要
【陳致強】短期內,美國步入衰退的機會仍然很微。但值得留意的是,該國經濟明顯出現兩極化:一方面,消費、就業、服務業仍然亮麗,但同一時間,製造業、出口和資本支出卻持續疲弱。這種分裂的狀況,相信是由美國的財政政策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