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商機
摘要
【鍾秀霞】颱風山竹襲港,引起港人對自然災害關注。熱帶氣旋愈來愈強,亦與全球暖化有密切關係。香港自去年起開發其他可再生能源,當中商機不少。投資此類項目或對環境帶來裨益,但由於初期回報欠缺吸引力,故需要政府支持。
全球暖化的根源在於溫室氣體。讀者也許以為,買了一台「零排放」的電動汽車,就是過着綠色生活。但電動車對環境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筆者認為,其中有兩點值得深思。首先,電動車的電池往往在外地生產;其次就是充電所消耗的能源。在香港,不幸的是,大部份電力來自燒煤或天然氣,往往留下大量碳足印,並不環保。
港起步發展可再生能源
可幸的是,香港自去年起開發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在石壁水庫和船灣淡水湖的兩個浮動光伏系統。另外,位於昂船洲污水處理廠,也有一個水電項目,以廢水驅動水輪機。其他廢物發電計劃,包括研發以焚燒污泥和沼氣釋出的熱量發電,甚至可參考內地利用垃圾和其他廢物大規模發電,當中商機不少。投資此類項目或對環境帶來裨益,但由於初期回報欠缺吸引力,故需要政府支持。
假如閣下對電動車有所保留,一種安全並相對環保的替代品,是從植物油或動物脂肪提煉而來的生物柴油。但生物柴油的分銷渠道有限,在香港不易找到。
另一種可考慮的燃料是乙醇,它通過發酵和蒸餾如粟米、大麥或小麥等農作物而成,同樣可與汽油混合使用,但大量生產乙醇或會影響食物供應。汽車製造商亦在研究以氫氣作為替代燃料,它可與天然氣混合,而產生極少排放,但技術尚未成熟。
替代燃料的發展,取決於政府支持和全球油價水平。於2014至2015年油價低迷時,投資石油項目吸引力大減,替代燃料投資回報變得相對吸引,因此於2015年,可再生能源吸引總值達2850億美元投資。現時油價再次上升,或阻礙可再生能源投資,但長遠需求或可帶動增長。
原文刊載於頭條《投資博客》專欄 06/11/2018
印度與菲律賓風險升溫
摘要
【陳致強】新興市場近月表現疲弱,在這篇文章,筆者將集中剖析亞洲兩個錄得赤字的國家— 印度及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