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力度有望減輕

14/09/2021

摘要

【黃瑞麒】連串針對教育及其他新經濟行業的監管措施,對市場情緒構成龐大衝擊。但相對於香港及美國上市的離岸中資股,中國A股所受影響較為輕微,反映內地投資者對監管措施並非想像中憂慮。

連串針對教育及其他新經濟行業的監管措施,對市場情緒構成龐大衝擊,但心水清的投資者卻會發現,相對於香港及美國上市的離岸中資股,中國A股所受影響較為輕微,近日A股表現持續向好,上證綜合指數更創半年新高,反映內地投資者對監管措施並非想像中憂慮。

投資者或許仍然會感到疑惑:為何近來中國會針對部份行業推出嚴厲監管措施呢?到底中國決策者想實現甚麼目標?

聚焦內循環經濟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2019年底全球爆發世紀疫情以來,加速科技公司重要性和影響力,吸引資金大量湧入市場。然而一些科技巨企現在已不再是創新來源,反而被視為金融、社會和安全風險來源。如今種種監管措施,正是當局為了填補之前監管漏洞。

至於在教育行業方面整改潮,則反映中國目前社會問題。在最新人口普查中,中國嬰兒出生率已連續第四年下降,究其原因,是中國的生活成本日益上升,老百姓要養家餬口並非易事。

中國人都有望子成龍心態,可是教育成本愈來愈昂貴,卻加重家長負擔,長遠不利民生穩定及經濟發展,也加劇日益嚴重的財富不平等問題。基於目前的地緣政治形勢,中國正加強推動重要戰略領域創新,從而達到看給自足的內循環經濟目標,因此當局將鼓勵資本市場減少投放資源於互聯網消費服務,轉為集中投資於高科技製造業中,從而減少對西方經濟體依賴。部份新經濟行業如半導體、可再生能源及生物科技等,不但沒有受到打壓,反而獲得國策扶持,長遠有望享受到可觀增長潛力。

展望未來,筆者相信整改的強度有望減輕,因為中國內部資本市場必須進一步發展,才能實現國家長期工業政策目標。若內地股市走勢長期不穩,或會拖累到整體市場集資活動。短期監管事件或許拖慢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步伐,但長遠這個目標卻不會改變。

原文刊載於頭條《投資博客》專欄 14/09/2021


相關投資策略:
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
神州A
亞洲多元入息

詳情内容,請聯絡我們或我們的基金分銷商索取更多資訊。

中國監管有變 增強自給自足方針

14/09/2021

摘要

【鍾秀霞】自踏入7月份以來,中國股市明顯轉弱,受到近月中國監管當局一連串的整改風影響,教育及互聯網行業的表現首當其衝。我們近來漸漸看到中國將更加聚焦於自給自足的重要戰略領域,這將為相關行業帶來結構性的增長潛力。

瀏覽其他焦點基金

   

詳情內容,請聯絡我們或我們的基金分銷商索取更多資訊。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