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是「沉睡巨龍」
摘要
【黃瑞麒】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首季中國GDP錄得18.3%的按年增長,這明顯是由於去年同期在疫情來襲下的低基數所致,但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經濟開始從危機中恢復過來,也加速了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首季中國GDP錄得18.3%的按年增長,這明顯是由於去年同期在疫情來襲下的低基數所致,但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經濟開始從危機中恢復過來,也加速了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國在全球指數的代表性不足
展望未來,隨著疫苗在各地陸續接種,筆者相信消費者需求將進一步回升,刺激中國的工業活動,令中國有望重整國內經濟的結構及走向,同時實現6%的長期增長。
至於股市方面,去年中國股市錄得強勁反彈,近期市場出現一些回吐實屬正常。由於經濟復甦進度良好,貨幣政策已變為溫和,筆者相信健康的回調有助未來的股市發展走得更遠。長遠而言,中國股市仍有不少吸引的投資理由,甚至可以說是股票市場中的「沉睡巨龍」。
為甚麼這樣說呢?一直以來,環球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直接投資都較少,原因之一,是相對於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規模,中國在很多指數中的佔比一直都被低估,而此情況料將持續。若然外資只是專注於被動式的指數投資,可能對中國股市的投入有所不足。舉個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計,在2019年中國佔全球GDP達16%以上,超過歐盟的15.4%。然而中國目前在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中僅佔約5%。
中國在全球指數中的代表性不足,無疑有其理由。直到不久之前,外資才能較容易地進入A股市場。但是隨著中國市場日益開放,國際性指數供應商已紛紛擴大中國股票的權重,令中國有望在MSCI所有國家指數中的佔比增加一倍。事實上,筆者認為假以時日,中國會被投資者視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就如美國或日本一樣。
審慎政策防止槓桿進一步擴大
若單以股市的增長潛力而言,中國市場也有不少令人雀躍的消息。近年中國湧現了不少非凡的創新,包括在醫療診斷中使用人工智能,以應對醫生嚴重短缺的問題;而在遺傳學和癌症藥物的研發也有重大進展。
另一方面,為了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已投放了大量資源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動車、氫技術和其他潔淨技術。事實上,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更甚者,全世界有99%的電動巴士都由中國製造。我們也看到中國的太陽能技術日益先進,部分的太陽能生產成本已低於化石燃料。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儘管中國政府向來是經濟政策和投資項目的主要推手,但去年中國的經濟政策其實比很多西方國家更為「傳統」,意思不少歐美國家為了應對疫情都推出了龐大的救市計劃,但中國的救市力度卻相對溫和。這無疑是中國政府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中取得的經驗,當時中國展開了大型的財政刺激計劃,最後卻導致債務大增。在今年,由於中國經濟已快速走出疫情的陰霾,政策便靈活配合、轉趨審慎,預料當會減少政策支持和投資支出水平,從而防止槓桿進一步擴大。
原文刊載於頭條《iMoney》基金專欄 03/05/2021
《宏觀銓局-馬桂銓》贏家輸家
摘要
【宏觀銓局-馬桂銓】美股的能源、金融、工業及原材料等板塊,在2020年跑輸市場,但近日已陸續反彈。與此同時,在去年跑贏大市的資訊科技、消費品及通訊服務等板塊,於今年第一季卻落後於市場,只錄得單位數字增長。
瀏覽其他焦點基金
詳情內容,請聯絡我們或我們的基金分銷商索取更多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