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市場撈底未是時候
摘要
【陳致強】新興市場股市經歷連月的跌浪後,9月終見回穩,是否反映股市已經喘定?筆者認為,斷言區內股市見底是言之尚早,投資者宜密切注視影響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區股市的3個主要因素。
亞洲市場撈底未是時候
新興市場股市經歷連月的跌浪後,9月終見回穩,是否反映股市已經喘定?筆者認為,斷言區內股市見底是言之尚早,投資者宜密切注視影響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區股市的3個主要因素。
三因素影響前景
(一)美國續加息-首先,美國經濟持續向好,聯儲局一如外界預期,繼續收緊其貨幣政策,不過,歐洲和日本央行仍未步入加息周期,意味美國與這些貿易夥伴間的息差在短期內有所拉闊,或導致美元進一步轉強,這種趨勢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直至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尾段,或其他央行開始加息從而收窄息差。然而,要待至這兩個情況出現,顯然仍有一段時間。
美國加息已開始為亞洲區股市添煩添亂,強美元更為人民幣等亞洲貨幣帶來下行風險,而中美息差擴闊,可能會令人民幣的波動性進一步加大。
(二)油價未升完-除強美元以外,國際油價今年以來一直強勢,在基本因素支持下,布蘭特期油已升至每桶約84美元水平。
美國早前宣布自11月4日起,禁止其他國家從伊朗進口原油,而且委內瑞拉的石油供應減少,即使其他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成員國增產,整體的剩餘石油產能仍處於歷史低位,在以上種種因素的影響下,有理由相信油價會進一步向上。
油價持續上漲,對個別石油消費國而言是百上加斤。印度政府便下調了燃料消費稅,是近10年來首次作出干預措施。
事實上,油價高企令當地通脹升溫,而且盧比出現今年以來大幅貶值,導致印度面臨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的夾擊。
盧比年初至今已累跌逾一成,已成為亞洲區內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印度央行在別無選擇下,或要採取更嚴厲的貨幣政策,以穩住滙價。
(三)中美貿易戰──最後一個,亦是投資者今年最關注的因素,就是中美關係因貿易戰持續而惡化。投資者相信美國決定在明年開始,將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大幅調高至25%,只是總統特朗普部署11月中期選舉的伎倆。
此外,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在拉鋸多時後,最終達成《美墨加協定》(USMCA),以取代原有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不過,這項協議的排他性非常濃厚,阻止協約國的任何一方與「非市場經濟國家」商討自貿協定,這清晰反映美國正在尋求與其他國家聯手,長期「打擊」中國貿易。
貿戰已打擊實體經濟
貿易爭端持續,似乎已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9月的製造業數據顯示,包括中國、日本、台灣和德國等地區在內的出口訂單均見萎縮。
新興市場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亦見下滑,貿易不濟,或解釋了新興市場股票被拋售,以及區內貨幣貶值的主要原因。
總括而言,聯儲局持續加息導致美元走強、國際油價維持強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新興市場的債務水平上升等不利因素,將會繼續困擾區內的投資前景。
內地經濟方面,筆者預期中國政府今次不會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以挽救經濟,以防影響金融穩定和信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故此,目前未必是在亞洲市場撈底的最佳時機,投資者不妨等待美元滙價喘定、中國經濟增長穩定下來,以及美中貿易關係開始明朗之後,才在新興市場作出部署。
原文刊載於信報15/10/2018
去槓桿或延後進行
摘要
【鍾秀霞】近來一連串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九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8%,創七個月新低;同月的財新PMI更為50,僅僅落在盛衰分界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