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核心投資策略
中國經濟有望在十數年內躋身世界最大經濟體,成為金融市場最矚目的大變革。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A股也漸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加上MSCI有 意增加A股在指數中的權重(見圖1),大量的環球資金將瞄準這個尚待發掘的市場。眼光獨到的投資者,自然不希望錯過如此重要的機會。
1 歐洲央行數據,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2 FactSet、MSCI、高盛投資研究,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中圖基於MSCI在2019年11月的建議,即將472隻大型及中型內地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右圖基於所有中國股票可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 假設。我們採用85%的折扣係數,應大約代表內地A股的大型及中型股領域。
資料來源:MSCI、美銀美林、安聯投資
A股表現之強韌,卻令很多投資者大感意外。
何以A股與其他股市的相關性較低?首先,相對於歐美等成熟股市,內地股 市尚在起步階段,市場由散戶投資者主導,監管環境也完全不同,A股公司 較受中國政府及人民銀行的政策所影響,對外圍事件反而不太敏感。其次, A股上市公司以面向本地消費者為主,總體收入有90%都來自內地市場,因 此與全球宏觀經濟趨勢的關聯較低,反而可避開貿易緊張局勢所帶來的負面 影響,並提升整體投資組合的防守力。
3彭博、安聯投資,相關度數據基於過去10年各MSCI指數的過往回報,採用每週美元回報計算。截至2020年3月31日。
此外,A股市場也有大量的中小型公司,專注於科技、創新及中產階級消費,更能全面地反映中國數碼化的未來。單靠被動式的指數來配置於A股,只會偏向於大型股份,因此,要利用A股的低效性及價格錯配所帶來的機會,更佳的方式,便是以主動管理的手法,從中發掘出投資組合的潛在超額回報,同時更好地控制風險。
基於MSCI全中國指數 ( 按行業及證券交易所細分 ) 的數據分析。
資料來源: 彭博、安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