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收益
何時累積,何時創造收益: Isabel和Alexander 的故事

在這個例子中,軟件開發員Isabel選擇累積基金來最大化她投資的長期價值。而兼職管理員Alexander則選擇收益基金來補充目前的收入。
選擇累積還是收益基金取決於投資者的具體情況。我們透過兩個虛構人物來幫助投資者了解哪種類型的基金適合自己。
35歲的Isabel是一名軟件開發員,收入高於平均水平。她透過按揭貸款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她和丈夫有兩個孩子,目前都在上學。
53歲的Alexander是一名兼職管理員。他過去一直從事全職工作,但最近減少了工作時間,以便照顧年邁的父母。在轉為兼職工作之前,他在公共服務部門工作多年,這意味著當他達到退休年齡時,他將能提取豐厚的退休金。
Isabel 和 Alexander:兩個投資者的故事
Isabel投資於累積基金。她的工資足夠維持目前的生活,因此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的長期價值,以在退休後支持一家的生活。
Isabel知道複利的好處 — 即利息再投資可獲得「利息的利息」— 累積基金的最終價值往往會高於收益基金。她也知道,賺錢能力可能會隨著職業生涯改變而波動,因此她希望盡可能地將資金投入基金,其投資策略著眼於長線。
Alexander則選擇了收益基金。對他來說,好處是能夠利用基金的收益來補充兼職收入,這意味著他可以在減少工作的情況下維持正常生活,讓他有時間照顧父母。
Alexander知道,其投資的最終價值可能會低於累積基金,但他願意折衷,因為從基金獲得的收益對他來說非常有價值。他也確信,公共服務的退休金將可幫助他度過退休生活。
與Isabel相比,Alexander的投資策略較注重當前情況。儘管和她一樣,他也考慮過自己的長遠未來,但最終選擇利用資金滿足即時需要。
什麼是收益基金?立即下載我們的解構
選擇基金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設定然後忘記」
在以上例子中,選擇累積或收益基金取決於投資者的財務狀況 — 考慮來自就業或其他來源的收入以及支出。然而,情況未必會一成不變,這意味著如果投資者進入新的生活階段,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基金的選擇。
例如,若Alexander完成照顧父母的責任,他可能會決定重返全職工作。此時,將投資從收益基金轉向累積基金或會是合理的選擇。這樣,他就可以透過放棄收益來增加投資的潛在最終價值。
另一方面, 若Isabel遭遇事業挫折,例如被裁員,她可能會決定從累積基金轉向收益基金,來自基金的收益或有助彌補薪金的缺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累積和收益基金的選擇並不是「設定然後忘記」,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反映投資者情況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