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ESG如何提升潛在超額回報?
摘要
投資者日益意識到,ESG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將ESG納入投資決策之中,可望幫助管理風險,並產生更可持續的長期潛在回報。在這一篇分析文章,且讓我們看看為何ESG能有效降低五類最常見的風險。
摘要:
|
宏觀風險:
宏觀風險指的是一來與政治或長期系統性事件有關的經濟風險,而這些因素均與ESG息息相關。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Nordhaus及Paul Romer於2018年的研究,曾討論科技創新和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而安聯投資的首席投資總監Karl Happe亦曾研究可持續發展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例如通過稅收制度改變不平等現象,以及ESG因素在新興市場步向更高收入時所擔當的角色等。
行業風險:
行業風險是指ESG因素或趨勢,對於某行業的整體表現所帶來的不利風險,例子包括煤礦公司所面臨的環境風險,又或是軍工企業所面對的社會或治理風險等。
發行人風險:
與行業風險不同,發行人風險指的是個別公司因為自身的ESG因素而面對的下行風險。透過分散多元的方法,企業發行人可以較易地管理ESG風險。
投資組合風險:
投資組合風險源自相關資產(例如持股或持債)之ESG因素而面對的風險。在評估投資組合風險時,我們會考慮該投資組合的ESG風險集中度和分散程度,從而量化個別持股的ESG因素如何影響到組合的整體風險/回報。
監管風險:
監管風險指的是伴隨政府、監管或法律之變化而出現的戰略風險。例如,究竟一家公司會否因為新推行的碳排放稅和貿易的意外支出,而須作盈利調整等。
ESG與回報的關係:
為了進一步檢視究竟ESG因素與投資回報有何關係,我們以MSCI旗下的ESG評級,對2008年至2018年歐洲和全球投資組合的歷史表現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得出三大觀察:
首先,根據我們的發現,僅憑ESG因素並不能提升投資組合收益,但是投資組合的ESG因素的確與組合之波動性風險存在關聯。
其次,經濟學諾獎得主Myron Scholes曾言:「減少尾部風險及參與尾部收益,才能以最大程度提升複息回報」。我們的研究發現,相較於簡單地偏好ESG評分高的公司,在一個投資組合中避開ESG評分低的投資,有望爭取更高的潛在複息回報,原因是ESG評分低的公司往往伴隨著較大的ESG尾部風險,而這些尾部風險或極端事項或會對企業產生重大財務影響。
第三,我們相信,透過主動的手法管理ESG因素,在提升投資組合風險/回報表現方面更勝一籌。由於僅憑ESG因素並不能提升投資組合收益,單純地偏好ESG評分高的公司,效果並不彰顯。相反,主動地避開ESG評分欠佳的企業,則更能好好管理投資組合的重大下行風險。
結論:
投資者不妨考慮一些「化被動為主動」的投資策略,即是會因應不斷變化的宏觀、監管及行業等因素,而積極地將ESG因素融入投資決策之中的投資組合。
各國政策支持:可持續投資最新趨勢
摘要
可持續投資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並成為金融市場的重大趨勢,各國政府可謂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