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漸漸成為投資前必然考量的指標,成為投資界的最新潮語。有研究發現,公司在ESG上的執行能力,對其股價和資金成本有着正面影響,這些公司一般較能抵禦市場衝擊,所以不少基金經理已經在投資過程中引入ESG因素。
不過,投資者必須明白,ESG因素所牽涉的範疇甚廣,對行業、地域和資產類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響,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確保投資組合能夠實現良好和可持續的目標。
就以傳統能源企業為例,在環境相關的因素上,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和有毒物料的管理,便需要特別嚴謹的審查;至於治理因素方面,控制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以及提高交易透明度,對金融企業的表現能夠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ESG因素在不同地區亦有不同影響,研究發現,企業管治的優劣,對北美公司的回報影響較輕微,在亞太區卻有深遠影響,這個結果或許說明了北美公司在企業管治上,已較亞洲公司成熟。
不少證據顯示,ESG策略對新興市場股票尤其有利。比較MSCI新興市場ESG指數與MSCI世界ESG指數,在2007年9月至2015年2月間的表現,會發現前者明顯跑贏後者。反映一個專注新興市場公司股票,而又在ESG做出成績的投資策略,有助提升投資組合的長期回報。
不要以為ESG因素只適用於股票之上,ESG同時有助篩走醞釀重大風險的債券,好讓固定收益投資組合能防範突如其來的信貸評級下調和違約風險。隨著評級機構開始將ESG因素用於決策之中,這些因素亦順理成章地用於評估債券的收益,例如利差較小和融資成本較低的資產,有助固定收益組合跑贏同儕。
而評估債券投資的關鍵,便是治理因素,研究發現企業管治的好壞,與違約和評級下調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治理較為卓越的投資級別固定收益組合,在9年間的表現跑贏低評級同業超過500個基點,成績有目共睹。
所謂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句說話套用在投資上一樣合用。不少投資者只看「分數」做人,對獲得高ESG評分的公司或資產趨之若鶩。一個有效和主動的ESG策略,不應局限於高評分的公司,反而要利用反向思維,將ESG出現漏洞的公司剔除。同時亦要按不同行業、地域和市場情況,考慮那些ESG因素需要特別留意,從以篩選出合適的公司和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