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的長線挑戰

13/10/2020
銀行業的長線挑戰

摘要

【黃瑞麒】銀行業除了面對要中美政治角力,其長線前景也受到科技巨頭及FinTech的威脅。

銀行乃「百業之母」,對經濟的重要性極高,因而長期處於高度監管。隨著中美角力進一步深化,投資者也愈來愈擔心銀行業界面對的政策風險。如果美國進一步實施經濟制裁,一些在港、美兩地擁有業務的跨國銀行將會首當其衝;相反,中國的城商銀行所受的影響則較為輕微。
 
筆者的投資風格,向來是集中於增長型公司,因此對銀行股一直都維持保守態度,再加上目前的政治風險上揚,或將波及投資者情緒及相關股票的股價走勢,將令我們更加小心。但總括而言,筆者相信中美爆發全面衝突的機會仍然輕微,無他,美國企業在大中華區擁有龐大的業務及利益,若然衝突繼續升級,最終只會兩敗俱傷,因此,中美兩國似乎會繼續討價還價,但未必會完全撕破臉。

科技巨頭進軍金融業

除了是短期內的地緣政治風險,銀行業面對的長線挑戰,亦值得投資者留意。參考美國股市的發展,在過去200年來,美股指數的構成跟今天截然不同,由最初以能源、基建及鐵路為主,慢慢演變為以工業、製造業為主,及後改為由金融、消費牽頭,到現時則成為了科技股的天下。
 
其實中國股市也是一樣,以往,金融類股份在指數中佔去很大比重,但到了現在,無論是在MSCI中國指數或恒生指數中,金融類股份的權重也一直下降。另外,眾多在美國中資股ADR陸續回歸中港上市,而這些股份又多數屬於互聯網及消費相關,也會進一步削減銀行股在指數之中的影響力。
 
近年科技巨頭的業務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由網上購物、娛樂、教育到醫療,甚至進軍金融業。隨著FinTech的快速冒起,銀行能否突破既有的框框,勇敢向外迎戰?須知道銀行往往背負重大包袱,分行數目及員工人數眾多,若然致力開拓FinTech範疇,儼如自己跟自己競爭。銀行業界能否在新戰場上爭奪業務機會,很視乎它們是否願意順應新時代的浪潮,擁抱新的經營模式。

 

 

 


 




 
原文刊載於頭條《投資博客》專欄 13/10/2020

左右港股的三種資金流

14/10/2020
左右港股的三種資金流

摘要

【鍾秀霞】來到第四季,又是傳統上基金業界的年結時份,尤其是自今年第二季以來A股及港股也有不俗的升幅,投資者進行部分的獲利回吐,也是合理的做法。若將眼光放長線一點,未來市場將會受到以下幾個因素所影響。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