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也「佛系」?
摘要
[曹偉邦] 近年掀起「佛系」熱潮,主張不主動準備或追求任何事,等候緣分或時間的安排,這讓筆者聯想到兩代人截然不同的退休觀念。Ryan的父母就是採取「佛系退休」的例子之一,即不準備、不擔心,時間到了,自然可安享退休。夫妻二人從沒有任何退休規劃,從職場退下來後,主要靠積蓄及子女供養度日,生活也恍似無憂,但對於八十後的Ryan來說,他的退休安排又是否可遵循父母的「佛系」之道?
對於大部分上一輩的人而言,退休只是一個行動,毋須在事前作充分準備,時間到了便告別職場,安享晚年生活及兒孫福。不過,兩代人相隔二三十年,隨着時代的演變,新一代面對的退休生活及風險也有所不同。
壽命延長更需經濟支持
雖然兩代人都在相約年紀投身職場及退休,用相近時間累積資產,但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預期壽命的長短。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前的人均壽命較短,假設60歲退休,可能只須應付十年左右的生活開支。
不過,近年港人平均壽命不斷上升,百歲人瑞更是愈來愈多,退休生活的不斷延長,意味着需要更多經濟支持。
長壽所帶來經濟上的風險自然更高。換句話說,即使Ryan與他的父母在退休前累積了相同的退休儲備,例如100萬元,他的父母或只須應付十年的生活開支,Ryan則由於預期壽命或比父母更長,自然要更小心控制消費,甚至要不斷降低生活質素。
另一點就是家庭結構的轉變。傳統家庭着重供養觀念,即使上一代缺乏實在的退休方案,晚年生活也可倚仗子女,但在這個出生率降低及「成功靠父幹」的年代,來自下一代的支持已相對減弱,父母甚至需要為子女提供一些財務幫助,例如出資置業就是一種新趨勢。
此外,醫療開支上升及通脹風險均會威脅我們的退休生活質素,尤其是醫療費用更是無可避免,因為我們可以節衣縮食減低生活開支,但於生病時卻不能放棄治療,一旦患上嚴重或長期疾病,或大幅蠶食退休老本,令安穩的生活出現變數。
由此可見,新一代的退休安排不能再採取「佛系」態度,我們需要在有經濟能力時就要好好規劃退休方案,以周全的財務準備,迎來安穩的新生活。
謹防退休後的理財陷阱
摘要
[曹偉邦] 對於年屆退休人士,能夠有足夠的儲備過豐盛的晚年生活,的確是人生一大福分,也可說是成功應付了退休前的最大危機。不過,能達到預期的儲蓄目標不代表退休後安然無憂,事實上還有很多潛藏風險威脅着銀髮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