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也「佛系」?

14/05/2019
buddha

摘要

[曹偉邦] 近年掀起「佛系」熱潮,主張不主動準備或追求任何事,等候緣分或時間的安排,這讓筆者聯想到兩代人截然不同的退休觀念。Ryan的父母就是採取「佛系退休」的例子之一,即不準備、不擔心,時間到了,自然可安享退休。夫妻二人從沒有任何退休規劃,從職場退下來後,主要靠積蓄及子女供養度日,生活也恍似無憂,但對於八十後的Ryan來說,他的退休安排又是否可遵循父母的「佛系」之道?

對於大部分上一輩的人而言,退休只是一個行動,毋須在事前作充分準備,時間到了便告別職場,安享晚年生活及兒孫福。不過,兩代人相隔二三十年,隨着時代的演變,新一代面對的退休生活及風險也有所不同。


壽命延長更需經濟支持

雖然兩代人都在相約年紀投身職場及退休,用相近時間累積資產,但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預期壽命的長短。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前的人均壽命較短,假設60歲退休,可能只須應付十年左右的生活開支。

不過,近年港人平均壽命不斷上升,百歲人瑞更是愈來愈多,退休生活的不斷延長,意味着需要更多經濟支持。

長壽所帶來經濟上的風險自然更高。換句話說,即使Ryan與他的父母在退休前累積了相同的退休儲備,例如100萬元,他的父母或只須應付十年的生活開支,Ryan則由於預期壽命或比父母更長,自然要更小心控制消費,甚至要不斷降低生活質素。

另一點就是家庭結構的轉變。傳統家庭着重供養觀念,即使上一代缺乏實在的退休方案,晚年生活也可倚仗子女,但在這個出生率降低及「成功靠父幹」的年代,來自下一代的支持已相對減弱,父母甚至需要為子女提供一些財務幫助,例如出資置業就是一種新趨勢。

此外,醫療開支上升及通脹風險均會威脅我們的退休生活質素,尤其是醫療費用更是無可避免,因為我們可以節衣縮食減低生活開支,但於生病時卻不能放棄治療,一旦患上嚴重或長期疾病,或大幅蠶食退休老本,令安穩的生活出現變數。

由此可見,新一代的退休安排不能再採取「佛系」態度,我們需要在有經濟能力時就要好好規劃退休方案,以周全的財務準備,迎來安穩的新生活。

謹防退休後的理財陷阱

16/05/2019
buddha

摘要

[曹偉邦] 對於年屆退休人士,能夠有足夠的儲備過豐盛的晚年生活,的確是人生一大福分,也可說是成功應付了退休前的最大危機。不過,能達到預期的儲蓄目標不代表退休後安然無憂,事實上還有很多潛藏風險威脅着銀髮族的生活。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

Welcome to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選擇您的語言
  • English
  • 中文(繁體)
選擇您的身份
  • 個人投資者
  • 中介人
  • 其他投資者
  • 退休投資者
  •  

     

    安聯精選基金
    • 安聯精選基金為傘子單位信託(本〝信託〞)遵照香港法例並根據信託契約而成立,內含不同附屬基金,各具不同投資目標及/或風險取向。

    • 投資於任何附屬基金均須承擔多種風險(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於定息收入證券的風險、證券風險、與個別公司有關的風險、國家及區域風險、通脹風險、評級下調風險及集中程度風險)。

    • 認購部份附屬基金之單位並不等同存款於銀行或接受存款公司。

    • 部份附屬基金是組合型基金,其絕大部分資產投資於本信託旗下的其他附屬基金。這可能須承受較高風險,例如集中程度風險、與組合型基金的性質有關的風險及資產配置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可能投資於單一國家或地區。相對於比較多元化的附屬基金,該等附屬基金或會因其集中於單一國家或地區承擔較高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投資於中國市場及人民幣,可能須承受較高風險,例如人民幣貨幣風險、投資範圍受限制風險、流通性風險、信用及稅務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可投資於金融期貨或期權合約,會涉及較高的交易對手、流通性及市場風險。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可能失效及╱或導致附屬基金蒙受重大虧損。附屬基金的衍生工具風險承擔淨額最多為其資產淨值的50%。

    • 投資所涉及的風險可能導致投資者損失部份或全部投資金額。

    • 投資者不應單靠本網站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

請示意您已閱畢及明白有關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