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更換手機思維反思退休規劃
近日某大智能手機品牌的發布會吸引全球目光,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功能和設計翹首期盼。智能手機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數碼器官」,並給予高度關注,不時按需求更換。然而,在消費熱潮背後,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項重要的長期規劃——關乎人生下半場的退休準備。
智能手機型號琳瑯滿目,各有賣點,大部分人在購買前會先考慮個人使用習慣及需求,例如遊戲玩家追求性能,攝影愛好者講究鏡頭,也有些人着重性價比。
勿被往績潮流牽着鼻子走
退休規劃也應始於自我審視,每個人對銀齡生活的期望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也有差異。制定合適的投資策略和資產組合,猶如挑選切合需求的智能手機,應該仔細閱讀條款,並了解各項費用和投資風險,不要單憑往績、市場潮流而草率決定。
同時,智能手機的品牌信譽、系統生態、研發團隊,以至售後服務等,也是消費者考慮購買的因素之一。退休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產品也該如此,除了產品本身的成績及收費,也應多留意其背後的投資團隊、公司實力、以至支援服務是否足夠。
定期檢視避免投資「老化」
不過,科技日新月異,新款智能手機推陳出新,加上再頂級的手機,幾年後總會出現零件老化,硬件追不上嶄新軟件的情況,因此許多人都會十分關注智能手機的性能,適時更換以保持最佳使用體驗。
反觀在退休投資方面,不少人會輕視了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即使再完善的退休計劃,也需按不同人生階段及變化作出調整,例如25歲時可以承受較高風險,追求長遠的資產增值,邁向退休前就逐步轉向保守,以穩定資產表現。
每人都有消費慾望,看到功能出眾、設計新穎的新款智能手機難免心動,即使只屬衝動消費,損失也有限。但退休規劃卻截然不同,是一場需要耐心與紀律的長期工程,假如毫不關心、胡亂投資,可能會導致退休儲蓄缺口,加上港人平均壽命位居世界前列,意味着退休後的生活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因此我們更應投入更多心力,主動管理及多加關注,像精挑細選心儀的智能手機一樣,打造專屬的退休藍圖。
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發行人為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