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重組推動創新革命
摘要
新科技幫助企業重塑中斷的供應鏈,並建立更具韌性的系統。
要點
|
雖然最近奧德薩港恢復糧食運輸為依賴烏克蘭提供主要糧食的多個國家緩和部分危機,但自2020年以來困擾全球經濟的供應鏈壓力依然揮之不去。
過去兩年,從衛生紙到半導體芯片的貨物短缺問題一直讓全球消費者和企業頭疼,這涉及多個原因,包括疫情、部分行業出現去全球化以及近期的烏克蘭衝突。
儘管最近有跡象顯示供應鏈壓力有所緩解,但壓力仍處於歷史高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罷工和中國實施更多封城措施的風險仍然存在。 1
但這段供應中斷的時期出現一線希望。很多情況是供應中斷推動創新加速,因為企業希望透過投資科技或徹底改革數十年來的供應鏈策略,以確保其營運為未來作好準備。
對於投資者而言,此次重組對他們的投資組合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短期而言,供應鏈錯位可能會削弱企業的利潤率,尤其是那些最易受到供應延遲導致成本上升的企業。這些公司包括運輸和物流公司、製造商和零售商。然而,從長遠來看,隨著企業尋求更具韌性的營運,投資者可以在機械人技術到供應商多元化等領域尋找機會。
投資創新
那麼,針對現時供應中斷的情況,企業如何進行創新? 從管理更多庫存到更高效的包裝運輸,企業正在探索如何透過自動化和明智地使用數據來優化供應鏈。這包括更多地使用機械人。許多公司都在努力應對通脹飆升導致的成本上升,機械人有助企業簡化處理庫存等日常任務,同時管理勞動力成本,使企業能專注於不能自動化的高價值範疇的人員調配。
投資方面亦帶來潛力。根據國際機械人協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每10,000個製造業崗位就有126台工業機械人,這意味著機械人密度約為1%。韓國和新加坡等製造中心的機器人密度達到高單位數,這意味著中國、美國和法國等機器人密度顯著較低的市場有追趕的空間(見圖1)。2
圖1:製造業中的機械人密度
註:全球機械人密度差不多上升了一倍 — 國際機械人協會 (ifr.org)。
資料來源:世界機械人2021。
著眼糧食
另一個創新領域是農業科技。烏克蘭戰事和新冠疫情加劇了對糧食安全的憂慮,進一步激發人們對農業科技的關注。食品價格在2022年初創下歷史新高,儘管其後有所回落,但高企的化肥價格、黯淡的經濟前景和貨幣走向可能會威脅到糧食前景。我們認為這將為農業科技和灌溉設備開闢更多投資道路。
近年,隨著愈來愈多國家希望加強糧食供應鏈的韌性,以減少因氣候變化而日益頻繁的乾旱和洪水等自然事件的影響,這一行業的長期增長前景向好。2021年有關農業科技(從使用機械人到衛星定位技術)的風險投資激增至創紀錄的113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61%。3 現代農業科技可減少用水、化肥和農藥,相關開支有望進一步增加。
收集數據
先進分析科技亦有助企業進行規劃和應對風險。近期供應鏈不穩突顯的其中一項挑戰是,很少企業在供應鏈的每個階段均有概覽。根據麥肯錫2021年的調查,應對疫情較成功的企業具備先進分析設備的比例較其他企業高出2.5倍。4 投資於先進分析設備的企業在渡過供應鏈錯位和經濟逆風時較有優勢。企業對更全面信息的需求也令數據中心成為焦點。對於投資者而言,數據中心提供多元化和投資於具有長期增長動力資產的機會。
供應鏈轉變
除了科技演進外,投資者亦需要根據企業對其供應鏈管理所做的更廣泛策略轉變而作出調整 — 並尋找那些積極應對近期挑戰的公司。
最近供應中斷引起的一個重大問題是企業未能靈活應對消費者需求改變或地緣政治事件,例如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英國退出歐盟或烏克蘭衝突。
作為回應,一些汽車製造商和其他公司正淘汰數十年來供應鏈管理主流的「及時」(just-in-time)模式,轉為「以防萬一」(just-in-case)模式,並維持較高的庫存。
其他企業則以近岸形式達致供應商多元化,即將製造或供應商業務轉移至更接近客戶需求的位置。
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尋求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以防範由地緣政治問題引發或在疫情期間因供應短缺而重複造成的瓶頸,近岸趨勢可能有助支持對本地倉庫的關注。
另一些情況是,政府尋求減少本國對來自海外的重要部件的依賴。2022年8月,美國通過一項法律,為國內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補貼。歐盟和其他國家也宣佈了類似的計劃,以發展自己的芯片製造業。最終,這可能有助緩解因汽車和包括芯片在內的其他產品需求激增而引致的全球芯片短缺。
成功解決供應鏈難題的企業具有優勢,或更有能力應對未來的供應中斷時期。
總括而言,投資者應從策略上思考供應鏈問題對他們的投資組合意味著什麼 — 短期中斷對資產的影響,以及製造和物流市場更廣泛的結構性轉變及相關科技可能帶來的長期機會。
1 資料來源: 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 Index,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2022年7月
2 資料來源: 2021 World Robot Report,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2021年12月
3 資料來源: Investment Monitor (citing PitchBook data), 截至2022年7月8日
4 資料來源: McKinsey, 截至2021年11月23日
多元化並不能保證利潤或防止損失。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建議、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但閣下若選擇不尋求專業諮詢,即應考慮是否適合您投資。 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期、推測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本文件及網站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發行人為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實現可持續發展 - 熱浪襲地球 氣候轉型迫在眉睫
摘要
過去幾個月超級熱浪侵襲全球!世界各地都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炎熱的天氣,特別是在北半球的歐洲、英國和中國部分地區。至於本港,天文台亦指今年香港經歷了史上最酷熱的7月,月內錄得35度或以上的日數共有10天,刷新了單月最高紀錄,更打破了年度的最高紀錄。在全球暖化之下,這些與酷熱天氣有關的紀錄恐怕會持續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