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稀缺的挑戰和坐以待斃的代價

11/04/2022
The water scarcity challenge

摘要

實際上和經濟上的水資源稀缺對社會和經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導致水資源稀缺和緊張的主要成因,包括了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因而對食物的需求增加)、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仍,以及基建設施老化等

摘要

  • 實際上和經濟上的水資源稀缺對社會和經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 導致水資源稀缺和緊張的主要成因,包括了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因而對食物的需求增加)、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仍,以及基建設施老化等
  • 水資源短缺是經濟增長的重大障礙,而受波及的不僅是水資源不足的地區
  • 企業若沒有措施或資金應對水資源風險,便會面臨更大風險
  • 投資於從事用水效益方案的創新企業,有助解決水資源稀缺問題,繼而保護世界糧食供應

水資源稀缺的挑戰和坐以待斃的代價

在整個2021年,從颶風、洪水到前所未有的乾旱,全世界都飽受災難性的氣候事件所困擾。這種惡劣的天氣切斷了世界各地的潔淨供水供應,並對多個社區的生計產生了負面影響。例如,去年美國德州便出現異常嚴寒的冬天,導致當地基建設施出現故障,而台灣則經歷了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為當地半導體的生產帶來挑戰。德國和中國各地也飽受洪水所害,錄得人命傷亡。水資源稀缺的挑戰不斷惡化,而這些惡劣的天氣事件更突顯我們有必要採取緊急行動,以改善基建設施不足、調整排水系統和提高用水效率。

發電廠、工業和汽車引擎的化石燃料燃燒和蒸發,以及農業和城市不受控的廢物燃燒,正正是空氣污染的元兇。

如今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口活在水源稀缺地區,而到了2025年更將有多達35億人口面臨缺水問題 1

水源稀缺的定義

水源稀缺指的是實際上的稀缺,或未能取得可再生的水源供應(經濟性缺水),而這通常與水利基建設施不足或未能確保供水充足有關。2

也就是說,一旦用水求過於供、基建設施老化或不足,一個地區就可能面臨水源稀缺的風險。隨著全球的需求繼續多於供應,愈來愈多人可能會面臨與水有關的困境。例如,面對水源稀缺問題的地區,正是全球20%GDP的所在地。3

資料來源:世界資源研究所: “It Could Only Cost 1% of GDP to Solve Global Water Crises”, 2020年1月

水源稀缺的成因

供水系統中斷

導致水資源稀缺的因素,並非只是因為需求增加,與供水系統和水利基建設施也有重大關係。例如全球氣候持續變化,洪水或颶風等極端天氣頻仍,使現有的水利基礎設施備受考驗,甚至出現故障,繼而進一步加劇水資源稀缺情況,因為淡水未能有效地分配,其質素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天氣模式變幻不定,也影響各地的降水量及降水形式。例如,降雪抑或是降雨,便決定了水源可以保存多久、以及何時可以利用。在以下雪為主、但也會下雨的地區,人們難以有效保存淡水,以供春季和夏季等較為乾燥的月份使用。

(城市)人口不斷增長

除了氣候變化會引發水資源稀缺,人口增長也導致用水的需求日益失衡。此外,隨著新興經濟體收入增加,民眾可支配收入提升,生活方式也有所改變,增加了對用水的需求。例如隨著更多人晉身中產階級,他們的飲食或整體生活方式也會較以往用更加多水。此外,在這些人當中,不少也活在水資源日益稀缺的城市裡。

根據研究,2016年全球約有9.33億名城市居民活在水源不足的地區。到2050年,此數字可能會再翻一番,達到16.93億至23.73億之間 (35-51%)。4

全球用水量的增長速度是過去一世紀人口增長率的兩倍多,愈來愈多地區正處於可持續提供食水服務的極限,乾旱地區尤為嚴重 。5

水資源稀缺 為環境和社會帶來嚴重破壞

水資源稀缺會為社會和政策帶來深遠影響,不僅使數百萬人面臨流離失所的風險,更有可能引發血腥的「水戰」,尤其是在乾旱期間,用於灌溉的水源轉移至供城市使用,或會使牧民與農戶之間、城鄉用戶之間爭奪水源,而這反過來又會導致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對糧食安全產生連鎖反應。

與水源有關的衝突一直在增加6,同時人們對水的需求也在增加。根據最近估計,及至2050年,全球對水源的需求或會增加55%。7

「乾旱即將成為下一場大流行病,卻沒有疫苗可以將之治愈。」
──聯合國秘書長減少災害風險特別代表Mami Mizutori 8

水資源稀缺導致的嚴重後果,往往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內的缺水地區,然而,相關挑戰原來也悄悄來到了歐洲大陸的門前。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 9,有11%的歐洲人口(相當於5,200萬人)生活在缺水地區,主要集中在南歐國家,當地的缺水期可能長達數月。

資料來源:聯合國2021年最新進展摘要:可持續發展目6——人人享有環境衛生和水
2021年最新進展總結:可持續發展目標6—人人享有環境衛生和水|聯合國水機制(unwater.org)

 

儘管我們在應對水資源稀缺方面已有些進展,但前路仍嚴峻。10  話雖如此,如果我們能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就會有一線希望,當然,全球社會仍需合力應對氣候變化。

「預計到2050年與升溫 2 攝氏度相比,升溫 1.5 攝氏度時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增加的人數將減少 1.84 至 2.7 億。」 11

總部位於英國的網站Carbon Brief闡述的氣候變化情景 12,描繪了不同溫度對全球供水和可用水的影響,情況同樣令人擔憂:

坐以待斃的代價

水資源稀缺也會對金融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聯合國預測:

  • 到2050年,缺水地區可能會令GDP增長下降6% 13
  • 從1998年到2017年,乾旱天氣已影響到全球15億人,並帶來超過1,2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14

由於缺乏應對水資源風險的投資,各行各業也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報告顯示,單是2020年的水資源風險已令各大企業損失3,010億美元,但如果企業採取預防措施,相關損失便會降至550億美元。隨著水資源稀缺的問題持續惡化,若我們仍然坐以待斃,未來只會付出更大代價。

此外,正如標普全球評級的分析所說,企業由於缺乏適當的應對措施而導致的成本,已為它們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15 。該報告指到了2050年,24家由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大型公用事業企業「面臨的水資源稀缺風險將會增加」,並表示:

「公用事業企業可能更受水資源稀缺的影響,如果沒有適當的應對措施,對發電廠這類水資源密集型的資產將是首當其衝。」

資料來源: 標普全球評級: “Corporate Physical Assets Increasingly in Harm’s Way as Climate Change Intensifies”, 2021年10月

安聯投資 旨在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由於水資源稀缺持續對全世界的社會和金融市場帶來挑戰,我們急需一個更可持續的水資源解決方案。在水資源壓力地區,提升用水效率有助企業避免業務出現中斷,而農業生產的用水密集度減少,也可保護人們免受糧食供應短缺的威脅。

安聯投資相信,投資於在用水效益技術方面領先市場的企業,有助社會管理並有效地應對水資源的實際挑戰。

我們也相信,投資於一些提供灌溉解決方案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可以使農民大幅減少農作物的用水量和肥料用量,最終保護我們的世界和淡水資源。

投資於這些創新的技術,有助引導資金流向水資源稀缺最迫切的領域,使投資者能夠為社會和環境創造正面影響力,同時受惠於當中的結構增長機會。

 

 

1. 資料來源: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The Water Advantage: Seeking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water stress”, 2018年3月
2. 資料來源: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 “Special Report on Drought 2021”, 2021年6月
3. 資料來源: 滙豐: “Water scarcity: the growing threat: Very little of the world’s water is usable – and much is in inaccessible”, 2021年10月
4. 資料來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Future global urban water scarcity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2021年8月
5. 資料來源: 聯合國水資源組織: “ Water Facts – Water Scarcity”, 2018年9月
6  資料來源: World.Water.Org: Conflict: Map 
7. 資料來源: 國際水協會, 未來之城計劃
8. 資料來源: 聯合國水資源組織: “New UNDRR report launched with stark warnings that drought could be next pandemic”, 2021年6月
9. 資料來源: 歐盟委員會: “Water Scarcity and Drought in the European Union”, 2010年8月
10. 資料來源: 衛報, “Water shortages to be key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of the century, Nasa warns”, 2018年5月
11. 資料來源: 美國太空總署: “A Degree of Concern: Why Global Temperatures Matter”, 2019年6月
12. 資料來源: Carbon Brief Interactive: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t 1.5C, 2C and beyond”, 2018年10月
13. 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 “High and Dry: Climate Change, Water, and the Economy”, 2016年5月
14. 資料來源: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 “Special Report on Drought 2021”, 2021年6月
15. 資料來源: 標普全球評級: “Corporate Physical Assets Increasingly in Harm’s Way as Climate Change Intensifies”, 2021年10月

主動管理的投資並不保證可勝過大市表現。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策略透過考慮傳統財務資料以外的因素來選擇或排除證券,可能導致相對投資表現偏離其他策略或廣泛市場基準指數。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建議、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但閣下若選擇不尋求專業諮詢,即應考慮本產品是否適合您投資。投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本金,以及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伴隨之風險。基金經理及基金的過往表現、或任何估計、估算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本文件並未經任何監管當局審閱。
Admaster: 2117875 

如何以可持續的思維投資

19/04/2022
sustainable-mindset-1920x980

摘要

可持續投資不僅是考慮環境(E)、社會(S)或管治(G)風險,而是透過可持續投資,投資者可以支持實體經濟轉型、為環境和社會帶來正面成果,以及取得財務回報。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

Welcome to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選擇您的語言
  • English
  • 中文(繁體)
選擇您的身份
  • 個人投資者
  • 中介人
  • 其他投資者
  • 退休投資者
  • 安聯環球投資基金 
    • 安聯環球投資基金作為UCITS規例下的傘子型基金,旗下設有投資於固定收益證券、股票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多個不同附屬基金,每一附屬基金各具不同的投資目標及/或風險取向

    • 所有附屬基金 (「附屬基金」)可投資於金融衍生工具,會涉及較高的槓桿、交易對手、流通性、估值、波幅、市場及場外交易風險。附屬基金的衍生工具風險承擔淨額最多為其資產淨值的50%。

    • 部份附屬基金的部份投資亦可投資於任何一項工具或工具的組合,例如固定收益證券、新興市場證券及/或按揭證券、資產擔保證券、房地產相關資產(尤其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或結構產品及/或衍生工具,該工具可能會涉及不同潛在風險(包括槓桿、交易對手、流通性、估值、波幅、市場、相關房地產價值及租金收入波動及場外交易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可投資於單一國家或行業〔尤其是小型股/中型股公司〕。相對於比較多元化的附屬基金,該等附屬基金或會因其集中投資而承擔較高風險。部份附屬基金須承受重大風險包括投資/一般市場、國家及區域、新興市場〔如中國內地〕、信貸能力/信貸評級/評級下調、違約、資產配置、利率、波幅及流通性、交易對手、主權債務、估值、信貸評級機構、公司特定、貨幣〔尤其是人民幣〕、人民幣債務證券及中國內地的稅務的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可投資於可換股債券、高收益、非投資級別投資及未獲評級證券,須承擔較高風險(包括波動性、本金及利息虧損、信貸能力和評級下調、違約、利率、一般市場及流通性的風險),因此可對部份附屬基金的資產淨值構成不利影響 。可換股債券將受提前還款風險及股票走勢所影響,而且波幅高於傳統債券投資。

    • 部份附屬基金可將相當比例的資產投資於由非投資級別主權發行機構〔例如菲律賓〕所發行或擔保的附息證券,因而須承擔較高的流通性、信用/違約及集中程度的風險,以及較大波動及較高風險水平。因此投資者可會蒙受嚴重虧損。

    • 部份附屬基金可投資於歐洲國家。歐洲經濟及財政困境有可能會惡化,因而對此附屬基金構成不利影響(如增加歐洲投資所附帶的波動、流通性及貨幣的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或會透過滬/深港通或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或其他海外投資渠道制度及╱或相關容許的其他方式而直接及╱或透過一切合資格工具而間接投資中國A股、中國B股及╱或中國債務證券市場故此須承受相關風險〔包括額度限制、規則及規例的更改、基金匯回款項限制、交易限制、中國市場波動及不穩定、潛在的結算及交收困難、交易對手違約、中國經濟、社會和政治政策的變動及中國內地稅務等風險〕。滬/深港通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投資中國A股市場故此須承受相關風險(包括額度限制、規則及規例的更改、交易限制、結算及交收、中國市場波動及不穩定、中國經濟、社會和政治政策的變動及稅務等風險)。投資於人民幣計價股份類別亦須承受人民幣相關的貨幣風險及因貨幣貶值對該股份類別構成不利影響。

    • 部分附屬基金可採取以下策略,可持續及責任投資策略、SDG策略、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策略(相對)、綠色債券策略、多元資產可持續發展策略、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策略(絕對界線)、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評分策略及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策略(絕對)。如採取以上策略,附屬基金須承受策略相對的可持續投資風險〔如導致附屬基金在有利條件下放棄買入若干證券的機會,及╱或在不利條件下出售證券或倚賴來自第三方ESG研究數據供應商及內部分析的資料及數據,其可能帶有主觀成份、不完整、不準確或無法取得,及╱或與基礎廣泛的基金相比會減低風險分散程度〕。此舉有機會導致附屬基金更為波動,及對附屬基金表現構成不利影響,因而對投資者於附屬基金的投資構成不利影響。此外,部分附屬基金可能特別專注於被投資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效率,而非其財務表現。

    • 部份附屬基金可投資於固定分派百分比股份類別(AMf類股份)。投資者務請注意,固定分派百分比不獲保證。該股份類別不能替代支付固定利息的投資。AMf類股份的分派百分比與該等股份類別或本附屬基金的預期或過去收入或回報無關。如果基金錄得負回報,固定分派百分比股份類別將繼續作出分派,因而可能對基金的資產淨值構成不利影響。正數派息率並不代表正數回報。

    • 投資所涉及的風險可能導致投資者損失部份或全部投資金額。

    • 投資者不應單靠本〔網站/文件〕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

    附註:此附屬基金派息由基金經理酌情決定。派息或從附屬基金資本中支付,或實際上從資本中撥付股息。這即等同從閣下原本投資金額及╱或從金額賺取的資本收益退回或提取部份款項。這或令每股資產淨值即時下降,及令可作未來投資的附屬基金資本和資本增長減少。因對沖股份類別參考貨幣與附屬基金結算貨幣之間的息差,有關對沖股份類別之分派金額及資產淨值會因而更受到不利影響。股息派發適用於A/AM/AMg/AMi/AMgi 類收息股份(每年/月派息)及僅作參考,並沒有保證。正數派息率並不代表正數回報。有關附屬基金股息政策詳情,請參閱銷售文件。


    安聯環球投資亞洲基金

    • 安聯環球投資亞洲基金(「本信託」)乃遵照香港法例並根據信託契約而構成成的傘子單位信託。安聯精選主題收益基金安聯寰通收益及增長基金及安聯收益增值基金是本信託的附屬基金(每一「附屬基金」),投資於固定收益證券、股票及衍生工具,每一附屬基金各具不同的投資目標及/或風險取向。

    • 部份附屬基金須承受重大風險包括投資/一般市場、個別公司有關、新興市場、信貸用能力╱信用評級╱調低信用評級、違約、波動性及流通性、估值、主權債務、主題集中程度、以主題為基礎的投資策略、交易對手、利率變動、國家及地區、貨幣及資產配置及貨幣〔如外匯管制,尤其是人民幣〕的風險,及因貨幣貶值對人民幣計價股份類別構成的不利影響。的風險。 歐洲經濟及財政困境有可能惡化,因而會對該等附屬基金構成不利影響〔如增加歐洲投資所附帶的波動、流通性及貨幣的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可投資於其他集體投資計劃及交易所買賣基金。投資於交易所買賣基金或須承受額外風險,如被動投資、追蹤誤差、終止及與相關指數有關的風險。而投資於其他集體投資計劃須承受與該集體投資計劃有關的風險。

    • 部份附屬基金投資於高收益(非投資級別與未評級)投資及/或可換股債券,須承擔較高風險,如波動性、違約、利率變動、一般市場及流通性的風險,因此可對此基金的資產淨值構成不利影響 。可能會增加原本投資金額損失之風險。可換股債券將受提前還款風險及股票走勢所影響,而且波幅高於傳統債券投資。

    • 所有附屬基金可投資於金融衍生工具,附屬基金會涉及較高的槓桿、交易對手、流通性、估值、波動性、市場及場外交易風險。運用衍生工具可能導致附屬基金承受超出原有投資款額的虧損。附屬基金的衍生工具風險承擔淨額最多為其資產淨值的50%。

    • 這項投資所涉及的風險可能導致投資者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

    • 投資者不應僅就本網站而作出投資決定。
       

    附註:附屬基金派息由基金經理酌情決定。派息或從基金收入及/或從資本中支付,這即等同從閣下原本投資金額及╱或從金額賺取的資本收益退回或提取部份款項。這或令每個收息單位資產淨值即時下降,及令可作未來投資的基金資本和資本增長減少。因對沖股份類別參考貨幣與附屬基金結算貨幣之間的息差,有關對沖股份類別之分派金額及資產淨值會因而更受到不利影響。股息派發適用於A/AM/AMg/AMi/AMgi類收息股份(每年/月派息)及僅作參考,並沒有保證。正數派息率並不代表正數回報。有關附屬基金股息政策詳情,請參閱銷售文件。 

請示意您已閱畢及明白有關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