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盛安聯:調查顯示「黃金十年」法則提高退休信心

06/05/2015


港人對退休生活預期與現實拉近 - 理想與現實的退休資金差距較2014 年收窄16.7% 150 萬港元
上班一族與退休人士均「懶理」退休計劃
退休人士的投資策略較上班一族更趨於兩極化 - 各有53% 的受訪者押注於股票和定期存款
能把握時間提早計劃退休人士對實現理想退休生活的信心較高,程度是較遲開始退休計劃人士的接近3
無論是退休前,還是退休後,亦須加倍努力為退休籌謀,以實現理想的退休生活
人民幣投資的受歡迎程度日漸提高(38%),成為跑贏通脹的退休投資產品之選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德盛安聯」)今天發布的「德盛安聯退休信心調查」顯示,捕捉退休前和退休後的兩個「黃金十年」,有助提升香港上班一族的退休信心達3倍以及收窄理想與現實的退休資金差距。德盛安聯退休信心調查已是連續第二年公布有關調查結果,在市況波動的環境下,今年特別就上班一族和退休人士對退休生活的觀感態度、憂慮和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

德盛安聯大中華及東南亞機構業務總監余天佑表示:「相比起去年的調查分析,我們今年的調查反映香港上班一族對於退休生活的預期更貼近實際情況,同時顯得較往年悲觀;在退休計劃方面亦由「開源」模式轉為「節流」模式,取態轉為被動,這或許是由於環球市場波動和不明朗因素所引致。在人生兩個關鍵時期主動出擊──退休前盡早籌劃,以及退休後持續投資,可大幅提升實現理想退休生活的機會。」



市況波動,退休生活取態較貼近實際情況、較悲觀、亦較被動

環球市場波動,香港上班一族對於預期的退休年齡及退休資金差距與現實拉近:

平均預期退休年齡較去年延長多兩年(2015年:61.4歲;2014年:59歲)
雖然大部分受訪者預期的退休積蓄仍低於實現理想退休生活所需的資金(2015年:450萬港元)的三分之一 (34%),然而,平均資金差距卻較去年的180萬港元,減少16.7%至150萬港元。1

退休生活的悲觀情緒在過去的12個月有上升跡象。有信心實現理想退休生活的香港上班一族較去年減少(2015年:31% vs 2014年:34%)。約三分之一(32%)的上班一族相信他們退休後的生活質素將會遜於現狀。

德盛安聯仔細研究調查結果後發現,港人對退休計劃的取態,由「積極」轉為「被動應對」的趨勢明顯。當被問到如何收窄理想與現實退休資金差距時,表示會減省現時生活開支的受訪者較去年增加接近1倍(2015年:55%;2014年:30%),分別高於願意在退休前(2015年:20%)及退休後 (2015:40%)增加投資的受訪者的1.75倍和0.375倍。雖然接近半數受訪者(44%)仍然認為退休移居外地是削減開支的選擇,然而作出相關考慮的受訪者較去年有所減少(2015年:37%;2014年:43%)。



上班一族與退休人士「懶理」退休計劃

德盛安聯深入分析理想與現實退休資金差距150萬港元的原因,發現香港上班一族對退休金計劃(強積金計劃/職業退休計劃)的投資滿意度低,缺乏相關知識、策劃和管理。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視退休前或退休期間累積退休財富為延長退休金年期的策略之一:

滿意度:不足一半受訪者(44%)認為他們目前的退休金計劃有效。
  知識:只有四成的受訪者(41%)認識多於四個主要強積金產品。
退休計劃:少部份受訪者表示在退休前積極管理退休金投資,36%受訪者經常檢視其強積金計劃/職業退休計劃的表現,亦有30%受訪者會每6至12個月調整投資組合。另外,少於三分之一(30%)的受訪者已有計劃在退休後如何行使自己的退休金。
 

管理:每10位受訪者當中約有6位(58%)選擇一次過提取強積金計劃/職業退休計劃的款項,卻傾向將退休金留在自己口袋裡。少部分受訪者會採取一個長期及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以在退休期間持續增加他們的退休金。
例子:

退休投資組合的潛在風險呈高度兩極化,其中股票(38%)和定期存款(37%)是兩大最熱門的資產類別;

人民幣逐漸成為受歡迎的投資工具(55%),並作為跑贏通脹的退休投資產品(38%)選擇。



關鍵時機:退休前後的「黃金十年」法則 提高退休信心

法則1:退休前盡早展開籌劃

超過四分之三(77%)的香港上班一族認同「退休計劃應盡早開始」,然而,只有少部分受訪者已付諸行動。三分之一的香港上班一族(33%)為退休計劃實踐每月投資或儲蓄。大部分受訪者仍處於策劃(24%)、思索(20%)和「只說不做」的階段(4%)。近五分之一的受訪者(19%)更沒有任何退休計劃。

是次調查比較有退休計劃和沒有退休計劃的香港上班一族的退休信心程度,發現「黃金十年」法則能提升退休信心。平均而言,有退休計劃的受訪者比沒有退休計劃的受訪者提早十年開始策劃退休生活(36歲vs 47歲)。那些有退休計劃的受訪者的退休信心是沒有退休計劃的受訪者的接近3倍(42% vs 16%),這些受訪者對他們退休生活質素亦相對較樂觀(75% vs 59%)。


法則2 :退休後持續投資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退休後平均個人每月開支為17,500港元,預期的退休積蓄只能足夠維持退休後14年的生活;退休人士可利用這段退休期間的「黃金十年」優勢來享受生活之餘,進一步累積財富,成為延長退休積蓄可用年期的重要因素。

目前很多香港退休人士採用的財富累積策略較上班一族更為兩極化 - 集中投資於股票(53%)和定期存款(53%)。加上香港退休人士對投資產品的認識比上班一族相對為低(退休人士:15% vs 上班一族:41%),香港退休人士在過去三年的平均投資回報率7.3%(即每年約2.4%),難以跑贏通脹。

余天佑解釋:「踏入退休階段,退休人士脫離勞動人口,心態上的調整過渡非常重要。他們應該採取有紀律、風險可控的資產管理方式,來保障和滾存退休財富。另一方面,在退休後的「黃金十年」採取波動性低的投資策略從而帶來穩定的收益同樣重要,能夠進一步延長退休積蓄的可用年期。

德盛安聯的「退休易」服務能確保客戶於退休後繼續投資,同時享有靈活的財務安排。「我們預期這項服務能有效地為退休人士持續增加資本,並延長退休資本耗盡年期高達70%,為退休人士實現更悠長的理想退休黃金歲月。」


>下載


1 平均每名香港上班一族預期能在退休前累積儲蓄297萬港元(2014年:310萬港元),較實現理想退休生活所需的資金450萬港元(2014年:490萬港元)低34%(2014年:37%)。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