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盛安聯:香港上班族靠儲蓄不足以令退休生活無憂,需尋求回報填補「理想」退休與現實差距

02/04/2014


香港上班族目前平均儲蓄率達收入兩成。面對退休生活,認為財政安穩重要的人次比認為天倫之樂重要的人次高出逾五倍

三分之二的香港上班一族對退休後財政缺乏信心
其中「80後」、「無殼蝸牛」及「逍遙派」人士最感憂慮
現實與理想的退休資金差距平均達180萬港元
投資紀律及知識是填補退休資金差距的關鍵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德盛安聯」) 今天公佈該公司首項退休信心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香港上班一族擬透過進一步增加儲蓄或投資,以填補現實與理想的退休資金差距。然而,單靠儲蓄不足以令退休生活無憂,投資紀律及知識才是實踐理想退休生活的成功關鍵。

是次德盛安聯退休信心調查為公司年內的退休計劃及教育推廣活動正式揭開序幕。調查旨在探討香港步日本後塵成為「超級高齡」社會後,市民大眾面對退休生活的不同觀感態度、憂慮及行為。

德盛安聯大中華及東南亞機構業務總監余天佑表示:「從調查結果所見,香港的上班族普遍追求的退休生活模式相對實際簡潔,但平均所需的退休資產門檻(少於500萬港元)卻令他們感到憂慮。香港的生活成本不斷上升,現時退休金制度下的儲蓄只能應付退休後生活一小部分的開支。因此『計劃明天,就在今天』的概念,對於希望將來擁有足夠資產安享晚年的人更為重要。」


資產物業:既是安穩,亦是憂慮

被問到如何看理想退休生活時,大部分香港上班一族均表示,擁有財政安穩−包括足夠資產(64%)及自置物業(56%) ﹣比起其他生活享受更加重要(旅遊:31%;培養個人興趣:33%;與兒孫共享天倫:12%)。另外,他們亦重視財政獨立,只有少數人視供養子女(35%)及倚頼子女供養(11%)為理想退休生活的重要一環。

雖然受訪者認為財政安穩非常重要,惟大部分人對退休後財政感到不安。只有三分之一(34%)的受訪者有信心能累積足夠資產作退休所需,而在目前沒有物業的受訪者中,不足三分之一(30%)相信自己於退休時可成功置業。


「80後」、「無殼蝸牛」及「逍遙派」面對退休資金差距最大

上班一族對退休後財政欠缺信心,在他們自覺退休時可累積的資金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中進一步反映。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香港上班一族平均月入29,000港元,預計在退休時可累積310萬港元作生活之用,這相等於除了強積金供款外,每月額外撥出接近10,000港作退休儲備。即使撇除通脹因素,這金額相比理想的退休資產(490萬港元)仍相差達37%,即180萬港元。

其中以下三類人士對退休的憂慮及其退休資金差距最為明顯:

「80後」:在各個年齡組別中,認為財政穩健是實現理想退休生活的主要關鍵,其他生活享受則不太重要,以25歲至34歲的上班族比例最多。同時,他們對自身財政狀況亦最缺乏信心,退休資金差距比其他年齡組別相對最大(25歲至34歲:210萬港元;35歲至44歲:200萬港元;45歲至54歲:60萬港元)。
「無殼蝸牛」:目前沒有物業的上班族,對退休生活條件的選次更為兩極化。與擁有物業的人士相比,他們認為財政穩健比其他生活享受更為重要,而退休資金差距亦更大(擁有物業的人士:170萬港元;沒有物業的人士:200萬港元)。
「逍遙派」:有趣的是,一反預期,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子女的受訪者似乎更憂慮退他後的財政問題,而其退休資金差距亦比擁有子女的人士相對更大(有子女人士:150萬港元;沒有子女的人士:200萬港元)。

余天佑指:「即使月入理想及有定期儲蓄習慣的人士,要實現理想退休生活,財政而言似乎仍然遙不可及。以受訪者平均月入29,000港元計算,平均需要增加每月儲蓄至16,000港元,方能達到理想退休目標金額,相當月入超過一半。因此,單靠儲蓄,實在難以實現理想退休生活。」


投資紀律及知識為填補退休資金差距的成功關鍵

當被問及會如何填補退休資金差距時,大部分香港上班族表示會選擇進一步儲蓄或投資(73%),較選擇以節省現時生活開支(30%)或延遲退休(40%)等受訪者為多。有趣的是,每五名80後受訪者中有四名(80%)表示會增加儲蓄或投資,比例為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高。

受訪者目前平均每月儲蓄及投資金額分別佔收入接近20%。儲蓄及投資行為大致如下:

退休金管理取態被動:受訪者將約27%的現有儲蓄投資於其退休金計劃(職業退休計劃/強積金計劃)。當中48%受訪者的管理方式相對被動,於過去兩年未曾更改投資組合,主要由於缺乏相關技術或投資知識。
投資組合以股票為主:至於主動投資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逾五年後的今天,股票(74%)仍是最受歡迎的投資工具,較債券(34%)及互惠基金(43%)比例為高。在六成擁有物業的受訪者中,只有11%視物業為投資工具。

余天佑總結:「如想為資產增值以應付退休需要,必須具備投資紀律及知識。德盛安聯作為多元資產投資管理公司,鼓勵關心退休生活的人士定期檢討退休金及投資組合,確保符合個人風險回報水平。要在日益波動的經濟周期中實現回報,必須嚴守紀律管理資產及分散風險。此外,市民亦應在退休後繼續投資,以獲得穩定收益,實現長遠資產增值。」

是次調查於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間,透過雅虎香港平台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根據2014年2月comScore媒體指標,目前使用雅虎香港的香港互聯網用戶達95%。調查訪問了總共806名年齡介乎25至54歲的上班人士。受訪者中,51﹪為男性,49﹪為女性;年齡介乎25-34歲、34-44歲及45歲以上的分別為43%、42%及15%。超過60﹪受訪者受過良好教育,教育程度達到大學或以上。


>下載


•  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
•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
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
投資者在投資之前應細閱銷售文件,瞭解基金詳情包括風險因素。本文件並未經證監會審核。發行人為RCM Asia Pacific Limited。RCM Asia Pacific Limited(香港中環花園道3號中國工商銀行大廈27樓)是基金香港代表並受證監會(香港中環干諾道中八號遮打大廈八樓)監管。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