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可持續發展

被低估的能源轉型影響:「擱淺資產」和「暖戰」來臨

基於科學結論,加上商界和金融界全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我們認為需要的行動很清晰:當前的主要目標是加快能源轉型和全面擁抱可持續發展。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認真對待可持續發展需要放寬眼界:氣候變化以及能源和經濟轉型的影響之深遠,遠超現時許多人的認知。

兩個主題對投資者均十分重要。首先,許多人或低估了擱淺資產對全球財富的威脅:科技突然變得過時,或資本和財產無法投保都會造成資產擱淺的風險。其次,能源轉型過程中的經濟和科技領導權之爭可能會引發全球大國及其盟友之間的新衝突 — 而這場「暖戰(warm war)」發生的形式可能與現時貿易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之爭類似。

擱淺資產

維持一定水平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可能永遠都有必要,但繼續投資不可持續的能源資源面臨的問題是,許多此類資產在未來數年或數十年可能存在「擱淺」風險。令人憂慮的是,化石燃料開採和加工設施等資產不僅面對價值下跌,而且由於不可預見的發展,尤其是許多可再生或可再生相關技術(如運輸電氣化和能源儲存)現時展現驚人的發展趨勢,這些資產亦面臨著意外或過早減記的風險。

對化石燃料開採和加工技術的資本投資很可能會在未來數十年變得多餘或小眾,但擱淺資產面臨的問題遠不止於此。例如,許多人可能低估了極地,特別是南極洲加速融化對財產和植物構成的威脅 — 最新數據顯示,近年南極冰層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變化。1 在更加脆弱的領域,財產和資本可能變得難以或無法投保,導致此類資產擱淺,令大量財富面臨中長期風險。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再保險公司從他們認為風險太大的領域撤出 — 在保險市場,海平面上升和愈發不可預測的天氣事件(如最近德國南部經歷的洪災)可能越來越具破壞性。

地緣政治形勢

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風險危及全球財富,因此全球推動能源以及更廣泛的綠色轉型勢在必行。然而,儘管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家之間的合作 — 無論它們之間是敵是友,全球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政治和經濟風險。這些衝突有可能在未來數年激化。中美之間近年持續不斷的經貿摩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在儲能、太陽能和電動汽車等多個快速發展的新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發展新科技的策略決定既促進了能源轉型,也符合中國經濟發展邁向新階段尋找新增長點的需要。單純從環境角度來看,西方國家應該歡迎相對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我們最近看到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進口關稅。歐盟目前也在考慮對進口中國汽車的對策,而中國政府警告稱,可能對歐洲汽車、奢侈品(包括高端酒精飲料)和豬肉等產品採取反制措施。

因此,雖然全球各國正進行前所未有的合作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但我們也看到新的競爭出現 — 不僅是在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科技等產品市場的競爭,還有圍繞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資源(如某些金屬和稀土)展開的爭奪。

政治因素也可能危及目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廣泛共識,特別是在國家間費用分攤方面。例如,南方國家,特別是較小的國家,可能會開始拒絕以長期氣候利益的名義要求它們作出犧牲,包括在經濟增長方面的犧牲。氣候變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可能更加明顯,但對這些國家的需求並不公正,這將是最難以處理的難題。

其他形勢在中國國內層面亦有影響。例如,國產電動汽車在中國城市普及化可能是經濟發展方向發生策略性轉變的一個跡象,這同時也反映出日益富裕的群體對氣候變化愈發不安。日益壯大的印度中產階級同樣越來越關注解決環境問題 — 例如,印度幾個最大城市的空氣污染嚴重,這不符合該國的長期發展目標。目前印度全國各地出現的創紀錄高溫加劇了這一問題 — 2024年印度熱浪已經奪去了200多人的生命,並導致25,000多人住院。

總結

對西方各國政府來說,與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在可再生科技上全面合作可能是加快能源轉型的最有效方式,但這樣做將帶來政治挑戰,例如,考慮到歐洲和美國汽車製造業的規模,就業轉型就是個大問題。

儘管減緩氣候變化迫在眉睫,但能源轉型風險顯然有可能成為現有和新興全球大國之間地緣政治鬥爭的另一個前沿陣地。較小的國家,尤其是南方國家,將被捲入這場衝突,它們需要在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氣候安全之間作出權衡。看來這場「暖戰」肯定會反映在科技、貿易和政治聯盟等方面的緊張局勢和競爭。

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意味著要避開被認為有害或具有污染性的行業,同時意味著要擴大視野,避開可能有減記風險甚至成為負債的資產。事實上,在這方面,可持續投資應該是所有股票投資者都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不單是那些將社會責任放在決策首位的投資者要考慮的因素。

1 https://www.economist.com/interactive/science-and-technology/2024/03/27/antarctica-earths-largest-refrigerator-is-defrosting

  • 免責聲明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建議、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但閣下若選擇不尋求專業諮詢,即應考慮本產品是否適合您投資。投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本金,以及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伴隨之風險。基金經理及基金的過往表現、或任何估計、估算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本文件並未經任何監管當局審閱。

    投資者投資於固定收益投資工具(如適用)可能須承受各種風險,包括但不局限於信用、利率、流通性及受限靈活性的風險。此風險受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改變,因而會對投資價值構成不利影響。當票面利率上升時期,固定收益投資工具(如淡倉)的價值一般預期下降。當利率下降時期,價值也一般預期上升。流動性風險可能要推遲或阻止提款或贖回投資。

    發行人:
    香港– 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AdMaster: 3714983

安聯投資點評

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幅增加對潔淨能源的投資至關重要。然而,能源轉型並不僅僅是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那麼簡單。雖然市場變化、氣候模型和地緣政治格局帶來挑戰,但實現能源目標的多條路徑也可能創造多個潛在的投資領域。

瀏覽更多

實現可持續發展

數據將為可持續投資的未來發展帶來動力,但是可供使用的數據眾多,而且增長迅速。我們正在開發新方法以駕馭這些數據,從而實現正面的環境及社會成果。

瀏覽更多

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年,可持續發展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目光和資金流入,背後的理由很充分。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尋求財務回報,投資者日益需要更深入了解可持續增長機會。

瀏覽更多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