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利率變化

固定收益前瞻 — 2023年12月

如果說最近的債券上漲改變了一些事情,那麼它強化了短期主權債券和公司債券的理由,這些債券可以受益於較低的(拉至標準水平)波動性和更好的(近期)信用質量可見性。

年底債券上升背後的另一面

主要央行再次維持利率不變,債券在11月的升勢延續至12月。重要的是,美國聯儲局暗示2024年有機會減息,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則沒有類似暗示,但我們認為預測減息幅度及何時減息並非重點。年底債券上升令信貸表現繼續領先利率,這意味著市場對目前金融狀況的看法出現差異。

企業信貸和新興市場債務似乎更傾向於認為多次減息可有助避免嚴重的經濟衰退。這一論點認為,考慮到美國和歐元區年度核心通脹緩和的速度(美國通脹下降至3.5%,歐元區下降至3.6%)1,央行可能無意過度限制金融狀況。美國和歐元區的三個月年化核心通脹率均已低於2.5%。現時價格上升主要限於服務業。1 隨著消費者支出1及企業利潤回落,服務業價格亦有望很快下降 — 在借貸成本上升真正開始損害發行人的還債及再融資能力之前,容許央行有空間減息。

核心利率方面所發出的訊號則較為回應性。在10月下旬分別觸及3%和5%後,德國和美國10年期收益率已下跌約100點子。2 以這一衡量標準,美國金融狀況已回落至2022年3月開始加息之前的水平。3 然而,由於對政策更加敏感的2年期收益率跌幅較小,因此收益率曲線仍出現倒掛,這反映債券投資者尚未完全相信,市場條件已足夠緊縮以讓核心通脹穩定在較低水平 — 特別是若果最後一段下跌週期因經濟活動優於預期而延長及更為波動。

 

不論經濟情勢如何的切入點

我們認為這些來自利率和信貸的混亂訊號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債券的價值地位。在各種經濟環境下,無論是溫和衰退還是硬著陸,現時優質債券的最初收益率仍然提供一個吸引的入市點。目前,市場注意力似乎完全集中於通脹而非增長。儘管如此,我們並沒有看到核心利率和息差資產之間存在明顯的「非此即彼」選擇。若果說最近債券上升帶來什麼改變,那就是強化了投資短期主權和企業債券的理由,這些債券可受惠於較低的(隨著接近到期日而逐漸回歸至面值水平)波動性和較佳的(近期)信貸質素可見性。 

資料來源:彭博、美國洲際交易所美銀及摩根大通指數;安聯投資;數據截至2023年11月30日。除歐元指數(以歐元計)外,指數回報以美元對沖。亞洲和新興市場指數代表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最低收益率調整了可以「贖回」(可選擇在到期日之前的預定時間贖回)的企業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有效存續期亦考慮了這些「贖回權」的影響。上述資訊僅供說明用途,不應被視為購買或出售任何特定證券或策略的推薦或投資建議。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期、推測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

我們維持我們的觀點,現時是配置債券投資組合的理想時機,透過在全球市場通脹過後或實際收益率的差異而獲利(請參閱本月圖表)。核心通脹回落得相當快,因為在後疫情時期,核心通脹主要是由於供應鏈中斷加上需求強勁回升。然而,展望未來,長期較高的通脹以及政策利率再次導致收益率和息差上升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經濟體本身。

評估這種風險需要更仔細地研究核心通脹與就業市場的相互作用。勞動成本上升對核心通脹的影響小於價格上升的影響。4 推動消費者支出的主因是過剩儲蓄,而非實際工資增長。1 從這個角度看,勞動力市場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緊張」。美國失業率連續21個月低於4%,低於歐元區的6.5%。5 然而,我們認為集體薪酬談判或會推高工資,從而令歐洲的再通脹風險上升。若工資與生產力同時上升,這有助於穩定影響通脹的最大因素:單位產量的勞動成本,並不一定會引發通脹,惟歐元區的勞動生產力已出現疲軟或正在下跌。6

加強新興市場配置

新興市場債務表現特別突出,相對通脹風險,其較高的正實際收益率看起來非常平衡。截至11月底,新興市場本地貨幣主權債券是今年迄今表現第二佳的定息收益資產類別,僅次於美國高收益債券,以(未對沖)美元計算,收益率為9.2%。7 美元疲軟約佔總回報的40%。普遍而言,新興市場央行在加息和遏制通脹方面領先其他市場。此外,新興市場的勞動成本不太可能加劇通脹,因為它們僅佔總生產成本三分之一或更少。8





1. 利潤率面臨挑戰
核心通脹和就業市場的相互作用對於企業信貸的選擇十分重要。在經濟衰退期間,消費者支出和勞動生產力通常會惡化,在重新調整勞動力和營運方面較靈活的行業和企業應可較佳地捍衛利潤率。

2. 信貸息差的可持續性
雖然從勞動成本上升的角度,勞動市場可能不那麼緊張,但從數項指標來看,不同地區、行業和評級範圍的企業信貸息差看起來非常緊窄。我們將密切關注緊窄的息差水平在基本因素方面的可持續性,尤其是在2024年減息預期大幅回落的情況下。

3. 中國處於十字路口
穆迪將中國主權評級展望轉為負面對市場的影響不大。同時,中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按年下跌0.5%。9 投資者可留意會否有更多的寬鬆措施出台,但採取回應性(而非進取)立場,尋求應對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同時容許艱難的結構性改革(例如房地產行業改革)有序進行。

 


資料來源:彭博、安聯投資,數據截至2023年11月30日。實際收益率根據月底一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當地貨幣)計算,並根據最新的(官方)每月整體消費者價格通脹(按年)進行調整,未經季節性調整)。 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期、推測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

在考慮當前的金融狀況是否過於緊縮或寬鬆時,短期實際(減去通脹)政府債券收益率或會是一個有用的指標。除巴西和中國外,圖表中其餘國家的實際收益率在2023年初均為負值,但在10月底已大多轉為正值。 至12 月初,部分實際收益率略有下跌(例如美國和英國),因為名義收益率的回落幅度超過了通脹率。其他國家的實際收益率則進一步上升(例如德國和意大利)。巴西和日本的實際收益率存在明顯差異。

雖然這裡顯示的範圍有利於全球分化的主題,但它並不是簡單地偏向最高的「實際收益率」。為了使金融條件既不過度緊縮,也不過度寬鬆,相對於未來的通脹和財政可持續性風險,實際收益率上升必須保持良好平衡。

1 歐盟統計局經濟分析局,2023年11月30日。
2 彭博基準政府債券指數,數據截至2023年12月14日。
3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全國金融狀況指數,2023年12月6日。
4 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經濟信函,2023年5月30日;歐洲央行經濟公報,2023年4月發行。
5 勞工統計局、歐盟統計局,2023年11月30日。
6 路透社採訪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Isabel Schnabel,2023年12月5日。
7 摩根大通基準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數據截至2023年11月30日。
8 國際清算銀行,「通脹與勞動市場」,2023年11月24日。
9中國國家統計局,2023年12月9日。

  • 免責聲明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建議、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但閣下若選擇不尋求專業諮詢,即應考慮本產品是否適合您投資。投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本金,以及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伴隨之風險。基金經理及基金的過往表現、或任何估計、估算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本文件及網站並未經任何監管當局審閱。

    發行人:
    香港 – 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AdMaster:3283501

安聯投資點評

駕馭利率變化

美國國庫券收益率飆升令人關注,因為在市場動盪時期,投資者通常會湧向相對安全的美國政府債券,壓低收益率。為什麼這次的情況不同?

瀏覽更多

近年,中國股票的表現令投資者失望。宏觀環境疲軟、房地產市場下跌,加上地緣政治挑戰,令市場回落。

瀏覽更多

駕馭利率變化

在三月,美國聯儲制度維持利率不變,並宣布將減少國債持有的步伐放緩。來自特朗普政府的貿易和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使通脹風險上升,增長風險下降。我們認為,在當前環境中,最佳的應對方式是通過美國和德國的收益率曲線陡峭化的投資。

瀏覽更多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