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來襲:投資者應如何做好準備?

16/05/2022
ESGad

摘要

通脹來勢洶洶!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物價大幅上升。

通脹來勢洶洶!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物價大幅上升。截至今年1月,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消費物價上漲6.6%,為30年來最快增速1。美國消費價格指數(CPI)在2022年3月按年上升8.5%,創下40年來最大漲幅2。當通脹在2021年底開始升溫時,很多專家仍認為這只是屬暫時現象。但是,全球進入長期高通脹時代,很可能已成事實。

通脹不再只是短期憂慮

目前全球的經濟活動已由谷底回升,但疫情持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均擾亂各地的貨物流通,使供應鏈出現中斷,因而推高價格。舉例說,電腦晶片的短缺便導致美國二手車價格上漲逾40%3。與此同時,油價卻持續高企,紐約期油更曾於3月升至每桶逾120美元水平的14年新高4

除了這些短期因素,通脹升溫的背後也擁有更長遠的推動因素。第一,雖然今年以來聯儲局已加息兩次,但過去多年累積實行的量化寬鬆措施,為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將無可避免地推高長期通脹。其次,以往各國一直透過國際貿易來平衡物價,哪裡的成本便宜,便從哪裡生產及採購,但在「去全球化」浪潮下,很多國家希望在基本商品供應自給自足,或導致各國爭奪原材料而推高價格。第三是勞動成本問題,多個國家的工資水平一直上揚。最後是應對氣候變化。中期而言,全球走向綠色能源,將加速摒棄「廉價」能源,加上環境法規日益嚴謹,也會推高能源成本。

通脹如何影響我們的口袋?

基於上述種種因素,投資者不要指望高通脹會很快回落。當然,適度的通脹是健康的,因為這表示企業有望獲得更多利潤、大眾的工資也會隨之上升。不過,持續出現通脹卻兇猛如虎,因為它會蠶食手頭上的現金購買力。即使通脹率只是3%,但若持續10年的話,也可能令購買力貶值25%5

投資者有何良策對抗通脹?

對抗通脹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增加儲蓄並盡早投資,使投資組合有機會享受到複息效應的力量。在實際部署方面,投資者可考慮聚焦於通脹對沖資產。無論通脹環境如何,以主動管理的手法來投資於債券市場,將可更靈活地捕捉回報,例如短期債券或能抵禦加息風險,以及考慮通脹掛鈎債券,應對通脹的「隱形威脅」。另外,歷史數據顯示,當通脹溫和上升時,股票會提供較好的回報,原因是價格上升可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

資料來源:
1.經合組織,截至2022年3月。
2. 彭博,截至2022年4月13日
3. 曼海姆二手車價格指數,截至2021年11月。
4. CNBC,截至2022年4月27日。
5. 安聯投資。假設示例僅供說明之用。

投資者投資於固定收益投資工具(如適用)可能須承受各種風險,包括但不局限於信用、利率、流通性及受限靈活性的風險。此風險受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改變,因而會對投資價值構成不利影響。當票面利率上升時期,固定收益投資工具(如淡倉)的價值一般預期下降。當利率下降時期,價值也一般預期上升。流動性風險可能要推遲或阻止提款或贖回投資。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

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期、推測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本文件及網站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發行人為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AdMaster: 2174924

在波動市況中靈活部署

17/05/2022
In today’s volatil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may not be enough

摘要

2022年上半年對投資者來說是一段波動的時期,今年年初市場本已動蕩,及後烏克蘭遭到入侵,軍事衝突令市場更加波動,加劇了通脹,並加快推動已出現一段時間的去全球化趨勢。 投資者可能需要一個新的工具包,而不能只依賴以往在動盪時期有效的傳統方法。

重點

  • 由於通脹和供應鏈憂慮加劇了市場波動,投資者面對難以預測的前景,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全球貨幣政策亦增加了不確定性
  • 去全球化是導致通脹的另一個因素,特別是在生產被迫回到效率較低的地點、庫存擴大,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
  • 在這種環境下,分散投資可能並不足夠,現時可能是時候調整現有部署並加入新的投資方法
  • 考慮結合商品及其他實質資產以提高韌性,或透過風險溢價增加回報
  • 其他投資:美國高收益債券息差似乎具吸引力;「數碼達爾文主義」利好部分科技公司;淨零排放目標可望促進可持續投資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