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廠房 難以完全撤離中國市場
摘要
在剛舉的日本大阪G20峰會上,中美兩國同意重啟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更示好,指他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繼續銷售產品;同時,中國也禮尚往來,表示會向美國購買54.4萬公噸大豆,為3月底以來中國向美國購買大豆的最大宗交易。
在剛舉的日本大阪G20峰會上,中美兩國同意重啟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更示好,指他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繼續銷售產品;同時,中國也禮尚往來,表示會向美國購買54.4萬公噸大豆,為3月底以來中國向美國購買大豆的最大宗交易。
小題:中國經濟增長下行速度加快
「習特會」釋出善意,令膠著數月的中美經貿關係重現曙光,也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令恆生指數一度迫近29,000點的近月高位。另一方面,美國聯儲局在早前的議息會議中,取態進一步轉鴿,市場懂憧憬在今年下半年,美國有望減息一次或以上。
在減息預期下,美匯指數已由高位回落,料可以紓緩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令包括人民銀行在內的新興市場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更大靈活性,並在短期內對股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貿易戰緩和及人行有望放寬貨幣政策,對此刻的中國經濟可謂「救命草」,原因是近月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情況已愈趨明顯。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6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維持在49.4,遜於市場預期,並連續兩個月低於盛衰分界線,反映美國早前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已帶來了實際的壓力。
小題:未對銀行造成太大打擊
目前中國的經常賬盈餘也已跌至接近零,未來更有可能出現赤字,另外,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也令人擔心,因為在貿易戰的影響下,有報導指外國企業已陸續準備或打算將工廠撤離中國,並搬到其他東南亞國家。
官方數字顯示,目前中國的失業率約為5%,市場擔心一旦廠房相繼撤離,將會加劇中國的失業問題。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大家毋須過慮。
誠然,部分企業確有搬廠的打算,因為中美關係已進入新的共存階段,或不再如從前般友好,雙方的貿易角力,似乎在短期內會完滿解決。企業為了降低風險,將業務稍為分散至其他市場,是合理的舉動。
然而,筆者相信,很多大品牌並不會選擇完全撤出中國市場,原因與中國的經濟規模有關。不少跨國企業都會採用「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的經營方式,以節省運輸及人手成本。而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內需及中產市場,足以支持「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的生態圈。
隨著其他新興市場的經濟持續增長,大型企業在東南亞其他國家設廠,便可以應付未來的業務增長。 事實上,要將大型廠房搬遷談何容易,因為各國的監管及環保制度也有不同,且企業要再花時間為當地員工進行培訓,並非一時三刻便能複製中國的供應鏈。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investMAN》專欄 03/07/2019
年輕成員勇字當頭 投資也要求知
摘要
暑假將至,不少企業也會聘請實習生或暑期工,這班年青人除要應付工作及職場人事,更要開始強積金投資。因為無論是全職或兼職,只要連續受僱60日或以上,僱主必須安排其參加強積金並作出供款,否則屬違法。